少京中大臣猜測,繼承皇位的熱門人選。
對於京中的這種情況,王師約無疑是有所擔心的。以前趙煦在京中坐鎮,這些沒成年的王爺也沒大臣敢走的太近。可趙煦離開,有些人卻坐不住。
尤其後宮那些先帝的妃子,這段時間更是頻繁召見一些親信大臣。似乎開始替自己的兒子暗暗造勢,希望有機會貪婪一下那天下只有一張的龍椅。
面對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局面。最擔心也最不舒服的,無疑就是趙煦那些妃嬪們。她們都清楚,眼下趙煦無子,便意味著沒有接班人。
按照大宋有過的規矩,趙煦如果真的出事,那位繼位的接班人。只能在他那些弟弟中挑選,兄傳弟的皇位傳承,在太宗時期便出現過。
看到這種朝堂之下的暗流,王師約跟六部大臣都是心存顧慮。甚至暗中寫折,希望趙煦能看在天下安危的份上,早日返朝坐鎮京師。
有了兩場勝利,大宋的軍民對趙煦已然認可度提升。他們不想再讓趙煦,去承擔不可預知的風險。要知道,進入遼境越深,危險的可能性便越大。
收到這些密摺的趙煦,同樣覺得有點心寒。雖然他清楚,沒子嗣是他的一道心疾。可子嗣這種東西,並非想要便能要到的。
眼下他這位皇帝還沒出事,京中那幫人便開始跳出來,置他這位皇帝於何地呢?都說皇權之上無父子,看來還真是確有其事。
想想那位被人謠傳,會奪他江山的堂兄。此戰出征的趙煦,卻看不到一點趙孝錫想奪他江山的跡象。相反,明知他宣戰遼國,是想提振皇帝在大宋的民心。
可趙孝錫依然如故,跟以前那樣,在背後默默的支援他。兩相對比之下,誰是可以值得信賴之人,趙煦心中已然明瞭。
面對京中留守大臣的規勸,趙煦最終決定,只要攻下遼國的南京府。他便班師回朝,後面的戰事讓其它人去指揮,眼下還不到他撤回京城的時候。
只要他還活著一天,這江山就絕對奪不走。畢竟,此次御駕親征,大宋可戰之兵都由他統領。區區一幫在京城私下聯絡的人,豈能奪走他的江山。
甚至趙煦親自書寫密旨,轉告王師約等人。這種情況,不要多加攔阻。趁著這次離京的機會,他倒想看看,到底有那些大臣跟弟弟,想要他身下那張龍椅。
雖然他不喜歡同室操戈,可為了江山的穩定,他連信任的趙孝錫都能流放瓊州。這些並沒多少感情的弟弟,他同樣不會輕易放過。
在回覆這些大臣的密信之後,趙煦又給皇室秘衛,寫了一道密旨。讓他們加派人手,看好放置在宗廟的聖旨。在他沒返朝沒出事前,任何人不得檢視密旨上的旨意。
處理好這些事情,趙煦與大軍在瀛州城休息兩日,便重新啟程往下座州城莫州開進。與此同時,右路軍同樣傳來好訊息,又有一州之地被收復。
這樣一來,開戰不久大宋已然收復了三州之地。這對大遼而言,估計也沒預料到,潰敗會來的如此之快。繼續這樣下去,燕雲十六州只怕也會被大宋收回。
可對於坐鎮遼國的耶律圖而言,此刻他手中的兵力,大多都聚結於皇城周邊。如果把這些騎兵派遣出去與宋軍決戰,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
最終在謀士的建議下,耶律圖還是決定,繼續執行疲兵減兵之計。讓大宋在這漫長的攻城戰中,慢慢消耗銳氣跟實力。等到南京府地界,再與宋軍進行真正的決戰。
只是有點雪上加霜的是,在耶律洪基坐鎮中京,關注著前線戰事時。一直不甘被其統稱的女真部落,也看準這個機會,開始在遼東地區興兵作亂。
這種前後夾擊的情況,讓耶律洪基也真正感受到,國之將亡的威脅。收攏起來,準備派往燕雲十六州的鐵騎,也只能分出一部分兵力,鎮壓這些興兵作亂的女真部落。
同樣清楚後方不穩,對大遼而言有多麼危險。耶律洪基,一邊下旨耶律圖,必須儘可能拖延宋軍攻勢的同時,一邊加派兵力清剿作亂的女真部落。
而同樣收到訊息的趙孝錫,看到這種情況也忍不住感嘆,這還真是天下大亂的節奏。女真部落,最終還是提前出現,想要在這種亂世中展露崢嶸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