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汴梁百姓,為此次蘭州大捷而高興時。
帶著僅剩幾百騎兵,衝過黃河進入國境的拓跋野。也將大軍失利的訊息,第一時間向西夏國主進行了稟報。
一時間,西夏國主都覺得不敢置信,這信心滿滿的大勝,怎麼會一轉眼變成大敗呢?
尤其在得知,赫連鐵樹這位心腹大將,竟然也被宋軍的將領給斬殺於陣前,西夏國主更加難以相信。要知道,赫連鐵樹可是西夏少有的驍勇善戰,怎麼會被斬殺了呢?
做為同樣登基不久的西夏國主,李乾順對於此次出兵蘭州,可謂雄心壯志。非常相信這位一手提拔起來的軍中大將,能替他再立功勳,收回前些年被大宋奪回的蘭州地區。
可現在的現實呢?
赫連鐵樹被斬殺在蘭州不說,其手下一萬多騎兵,全部被葬送在宋朝境內。除此之外,就連拓跋族此次出兵,也可謂元氣大傷。
這樣一來,面對遼國鐵騎的進犯,拓跋族也將壓力倍增。這就意味,李乾順要想保證夏遼邊境的穩定,就必須從其它地方調兵過去,增加雙方的兵力配比。
隨著李乾順將這個大敗的訊息,在早朝的時候宣佈開來,詢問這些文武大臣。接下來,跟宋朝到底是戰是和時,整個朝堂也變成主戰跟主和兩派爭吵的菜市場。
主戰的一方,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必須給宋朝一個深刻的教訓。在這些主戰派看來,赫連鐵樹此次入侵失敗,更多敗在他輕敵大意之上。
只要他們接下來,加大兵力入侵,蘭州就一定能夠攻佔下來。而相對的,他們出征的人除了財富之外,能得到的功勳自然不會少。
主和的一方,則是覺得西夏現在面臨的處境,同樣非常危險。一旦大舉南下進犯,能勝固然是好事。
可萬一再敗,或者慘勝。面對虎視眈眈的遼國跟吐蕃,甚至於回鶻各部,西夏到時又如何應對呢?
畢竟,宋朝就算現在實力不如以前,可瘦死駱駝比馬大。一旦戰事陷入僵局,形勢對西夏更加不利。
一時間,兩派說的似乎都有理,反倒把李乾順這位國主給搞煩躁,直接下令退朝延後再議。只是再議之後的結果,還是吵成一鍋粥。
而隨著陸續逃出重圍的一些散騎,狼狽不堪的返回西夏之後,李乾順也得知宋朝還俘虜了五千西夏騎兵的訊息。其中還包括,那位不日就有可能,押送進大宋京城的外甥。
在這種爭議之中,西夏調集於黃河邊,防止宋軍騎兵進犯的騎兵。也沒發現,有宋軍騎兵進犯的影子。
卻得知那支兇悍的鬼騎兵,就在黃河對面紮營,也不過境就這樣待在那裡。似乎有意在等待西夏,對接下來是戰是和拿出個痛快的決議來。
面對這支被拓跋野形容,能跟西夏國主掌握的鐵鷂子相抗衡的宋軍黑衣騎,最近被吵心煩的李乾順決定。派出其掌握的三千鐵鷂子,去試試那支待在黃河邊不走的鬼騎軍。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鐵鷂子若能勝,那他就站在主戰一方,大舉調兵進犯宋朝。若鐵鷂子也不是那些騎兵的對手,那他就選擇主和的一方。派人去宋朝,跟那位宋朝皇帝談和。
對於李乾順這種明顯站在主戰一方的決定,吵了幾天還沒有決斷的文武大臣們,也只能靜候鐵鷂子的出兵情況。
只是主和一方的人也在擔心,要是連最為精銳的鐵鷂子都敗了,西夏再與宋軍談和,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在趙孝錫紮營於黃河邊,每天派出鬼騎軍小分隊,巡邏周邊剿殺那些越境的西夏偵騎隊時。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大理的木婉清跟鍾靈,實在受不了心中對趙孝錫的思念。
最終將剛剛‘刑滿釋放’的哥哥段譽拉上,三人帶著一支百餘人的大理騎兵,踏上了前往蘭州城的路途中。而收到這封情報時,趙孝錫也覺得這兩個女人,膽子還真大。
得知對方已經在前來蘭州城的路上,趙孝錫也只好命令武部,沿途對她們一行人進行護送。儘量保證她們兩姐妹,以及那位大理世子的安全。
至於大理王室敢將段譽放到這麼危險的境地,想來也是希望讓其看看,真正的邊境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也讓這位禮佛的王世子,體會一下世間的慘酷無情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