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很大,他還會想盡辦法繼續造星。

趙本山的舞臺角色有過很多次轉變,從瞎子到老蔫,從黑土到大忽悠,2009年他又轉身成為一個希望孫女能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老大爺。而在商業舞臺上,他也完成了諸多轉變。最初他是“賣”自己,之後覺得這個沒有持續性,於是開始培養徒弟、“賣”徒弟。為了讓徒弟的身價越來越高,他開始搭建一個包含電視劇、舞臺表演、春晚、電視節目、影視基地、藝術學校的多層次傳播平臺,而這一平臺本身也具有“吸金”的功能。

企業家和商人的最大不同,一是企業家有更多的社會責任,二是企業家本身在平臺搭建上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一句話,企業家希望永續經營。而商人更多的是幹一票就是一票,帶有濃厚的投機色彩。趙本山身上也不乏農民式的狡黠,也時常有投機性的商業行為(諸如遼寧二人轉推廣),但從整體上說,他還是有著很長遠的佈局和清晰的體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控制和管理哪些資源,他的事業將透過什麼路徑去往何處。這樣一個外表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內心之通透,考慮問題之周全,審時度勢能力之強的人,已少有人能及,這讓他能夠呼風喚雨。趙本山在東方式人情和西方式管理之間自如的平衡能力也是世間少有的,這讓他從者眾。更重要的是,他有著遠超常人的,對文藝市場商業化的嗅覺和執行能力,這讓他總能找到最草肥水美的一塊土地。這所有的一切都決定了他能成為中國文化藝術領域裡的優秀CEO,而且是最優秀的那一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春晚之子”趙本山(1)

有一點,白巖松看得比誰都清楚。他說:“把一條狗拉到中央電視臺連續播放30天,它也會成為一條名狗,我不過就是那條狗而已。”這話同樣適合央視春晚和趙本山。

在每年觀眾都以億為計量單位的央視春晚上,一個有表演能力,熟悉觀眾喜好,又知道底線的演員,連續19年上臺進行演出,無論從哪個角度上思量,趙本山都沒有不火起來的道理。

趙本山比白巖松聰明的地方在於,他上央視的週期雖然按年來進行分配,但他讓這種成為“名狗”的機會變成自身的資源,最終成為巨大的物質財富。換句話說,只有趙本山,把春晚變成了他自己的作秀場,變成了他龐大商業王國中最重要的一個展示舞臺。這是趙本山作為企業家的精明之處,無人能及。

春晚與趙本山,誰成就了誰?

其實,趙本山和春晚的緣分純屬偶然。

1987年,趙本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姜昆。那一年姜昆所在的中國廣播說唱團到鐵嶺演出,經受過“趙本山笑的洗禮”的鐵嶺人眼刁嘴毒,看完演出後嘀嘀咕咕:“這些人還是中央級的呢,都沒咱鐵嶺市藝術團演得好!”

姜昆當時已名滿天下,有中國第一相聲演員和第一笑星的光環,對此當然有些不解。納悶之下,就問是怎麼回事,觀眾告訴他,本地藝術團裡有個趙本山,他表演的二人轉可搞笑了。於是姜昆就去看了趙本山的演出,結果笑得前仰後合,當即就表示一定要把趙本山推薦給中央電視臺。他當時跟趙本山說,要是自己不把他推薦給央視,姜昆兩個字就倒著寫!

如果說每個人命運的轉變都需要一個伯樂或是一個契機,那麼姜昆和春晚在趙本山的生命當中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在推薦趙本山這件事上,就和趙本山後來帶自己的徒弟一樣,姜昆並沒有多大的私心。在這點上,中國的文藝界應該感謝姜昆,因為他為中國的文藝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趙本山後來回憶:“我們演的是《大觀燈》(又名《瞎子觀燈》),剛開始20多位北京藝術家坐在座位上,抽菸的抽菸,喝茶的喝茶,到後來全都笑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盤帶子,說要帶回中央電視臺,推薦上春節晚會。我沒當回事,忙著和姜昆、郭全寶等人合影,激動得連耳朵都在顫抖……後來,(央視)春節晚會真的來找我了。當時鄒友開主任、李雙江等三人在鐵嶺的招待所見了我,要我在房間裡演一個節目,我說我給你們三張票到體育館去看吧,那裡效果好。三人拿了票也沒看演出,扭頭就回北京了。經人點撥,我才知道得罪他們了。不過,鄒主任還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起初我每年都只能打道回府。”

之後趙本山兩次應邀赴北京參加央視春晚的節目審查,就像現在很多不知名的笑星一樣,都是在最初階段就慘遭淘汰。後來鐵嶺藝術團的領導們想了一個主意,在來年央視春晚籌備時用公款購置了1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