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一種託詞。還是另一位官員給了該記者一個答覆,那就是“趙本山這次是給央視出了一個大難題”。
這件事發生後,如果小品因為格調低不能上春晚的話,很多觀眾會認為是央視*他,將揹負惡名。上春晚,皆大歡喜,央視有度量;不上的話,問題就大了,不管央視給出什麼理由,觀眾都會和這次的事件聯絡起來。所以,對央視來說,趙本山的節目已經是隻能上不能下了。這讓央視騎虎難下,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1994年,趙本山攜小品《兒子大了》,進京趕考。截至這年趙本山已經參加過四次春晚了。去的那天*的審查已經結束。於是,他在一家咖啡廳里加演。趙本山演一個進城老農,穿著皮襖、揹著行李,十來位導演組成員團團圍坐,沒有一絲笑意地看完了他的表演,當時趙本山的搭檔是範偉。那是範偉第一次進央視,他回憶道:“小品沒觀眾特難受,大家審視著你,笑是氣場,大家都不樂,互相傳染,我撲哧樂了也很唐突,越演越緊。時間一點點走著,我們也一點點從希望到絕望。”節目演完了,他們通身大汗,文藝部主任鄒友開說:“夠戧,回去吧。”
後來趙本山也說,這件事“也特別教育了”他,演員架子再大,最牛的也還是央視導演。
再說說央視和趙本山之間的關係,趙本山的《劉老根》是央視投資的,趙本山稱自己就是一個打工仔,是央視讓他第一次嚐到了當導演的甜頭。可正當老百姓期待著後幾部時,他卻停拍了,自己投錢單幹起了《馬大帥》,還投奔了新“東家”。
其實,最初有記者採訪到,《馬大帥》是要在央視播出的,並被安排在正月十五前後播出,有關方面還高興地說,猴年春節被趙本山給霸佔了,因為他的小品要在央視春晚唱主角,他的賀歲電視劇《馬大帥》也要帶領觀眾喜慶過年。可隨著他“炮轟”央視事件的發生,《馬大帥》與央視擦肩而過。有《劉老根》的先例,趙本山的電視劇根本不愁賣,很多地方電視臺便開始瘋搶這部被央視“遺棄”的電視劇,甚至為此放棄了原本打算在春節期間播出的《天龍八部》等熱門劇集。
明明有收視率,但還是被央視“遺棄”,有人猜測這事跟“炮轟”央視有關,但趙本山面對記者的提問卻說:“哎呀,別老整這個話題了。央視和我一直是合作伙伴,我們的關係很好,央視不買戲就算了,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麼,我這部戲就是要走市場,央視給價合適,我們就賣,不合適,我就賣給別的頻道。”他還說:“誰說我拍的劇本就非得在央視一套播?老百姓老把央視整得像領導,不在央視播就出大事。央視其實就是媒體,我算個體戶,央視對我很好了。”
自己是個體戶,央視是媒體而不是領導,他這句話給足了央視面子,也給自己做了一個很好的定位。
雖然央視不是領導,趙本山也曾幾次發誓不上春晚,但他卻一直沒有不拿春晚當回事。也就是說,有些時候央視不拿趙本山當盤菜,但他卻拿央視當魚翅。相反,他對待春晚的演出一直都是盡心盡力,這點和很多明星不同。為徒弟被轟下臺抱不平也是在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發生的,央視的行為本身也值得反思。
央視的前身是老北京電視臺。有人說,央視的意義就在於“中央”兩字,這是中國特色的權力象徵。當然,央視也充分利用了這個象徵,比如它不僅在中國傳媒中處於絕對的地位,國內任何一家地方電視臺都無法跟它相提並論;它可以要求各級地方臺、各級演藝機構提供最好、最棒的人才和物流;它還擁有明星星途的*大權。只有趙本山偶爾出來說幾句話,即使有錯,但勇氣可嘉,值得佩服。如果央視因此要*他,不僅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全國的電視觀眾也不會答應。
第四章 農民本色趙本山(1)
陳魯豫在節目《背後的故事》裡採訪趙本山,小瀋陽和王小利兩位徒弟也一併接受訪問。在談及日常生活習慣時,陳魯豫突然問趙本山的兩位徒弟:“趙本山平常有什麼缺點?”
王小利想了想,說沒什麼缺點。趙本山搖搖頭笑著說:“看來還是我自己瞭解自己啊。”
小瀋陽介面說:“如果要說缺點,我倒是發現師傅的一個‘壞習慣’——他吃飯喜歡掉飯粒兒!”聽到這一席話,全場頓時爆笑如雷。
原來,趙本山從小生活在農村,吃飯時不大講究,而且小時候常常吃不飽,所以狼吞虎嚥,常常有飯粒從飯碗裡撒出來,掉在桌子上、衣服上、鞋子上。這一解釋讓趙本山自己也笑了起來。
因為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