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年,印第安人把這塊地皮以24美元賣給荷蘭殖民者,荷蘭人築牆為界,華爾(Wall )街的名稱即由此而來。華爾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變成國際債權國以後成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華爾街通常泛指美國的全國金融市場,因為許多參加金融市場活動的主要金融機構和商行都設在這個地區,以這條街為中心。自1929年以來,華爾街已發生9次股市暴跌,其中4次暴跌之後美國經濟僅出現過短時朗的下降,只有1次暴跌之後發生了經濟大蕭條,這就是30 年代大危機。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1時,華爾街股市開始暴跌,美國報刊物這一天為“黑色星期四”,其源出於耶穌殉難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五”。股市暴跌引起了30年代大蕭條:眾多銀行倒閉,不少老闆與破產者跳樓自殺,血染華爾街,1/4的工人失業,200萬人到處流浪,百業凋蔽,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如果自股市開始下跌時算起,從1929年9月3日至1932年7月8日,道·瓊斯工業股票的價值共減少了89 %,是現代史上美國經濟在和平時期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損失。
30年後,道·瓊斯工業股票價值仍然損失,但經濟卻強勁增長。美國國
內購買美國股票的人有幾千萬,可是它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只有在股市風浪
中載浮載沉的份兒,而沒有反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能力。正如美國《人物》
(People )週刊一位名叫大衛·貝克維斯的作者,在該刊1981年12月14
日一期中一篇談唐納德·托馬斯·裡甘的文章裡所說的,有能力在美國股票
市場上興風作浪,使熊市變為牛市,或者相反的人,是像這位裡甘先生過去
那樣在美國以至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裡擔任最高職位的人。
然而,裡甘越來越難與人相處的壞脾氣,也逐漸傳遍整條華爾街。他曾
粗暴地責罵下屬。他在下屬眼中,是一位畏而遠之的“暴君”。“我罵過許
多高階人員。“他承認。但他替自己的暴躁脾氣和粗暴態度解釋:“我凡事
要求嚴格,但我不是一個粗暴的人。“他說:“我要求高標準,要求下屬做
事情達到我所定的標準。如果他們做不到,我就請他們另謀高就。“
4。身在華爾街,心在華盛頓
羅納德·里根在1980年11月的大選中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提名裡甘擔
任財政部長。任命裡甘為財政部長的決定雖然普遍受到金融界的歡迎,但也
多少使他的同僚們感到意外。在他們中間,裡甘儘管被認為是非常自行其是
的人,但也享有絕頂聰明的聲譽。
華爾街人士緣何大感意外?理由是:裡甘不是里根的核心集團成員,也
不是一名堅定的保守派。於是,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裡甘早就官癮大發,
早就身在華爾街,心在華盛頓,極想在美國政壇上一試身手,要登上財政部
長的寶座。他沒有能夠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中出任此職,已使他大感不快。
他不甘心失敗。他是共和黨人,他本人全力以赴,並且拉妻子白查南上陣協
助,在共和黨人的要人中拉關係。他終於搭上了曾任美國匯券與交易委員會主席,後來擔任里根竟選總統運動的經理人的威廉·卡塞(WilliamCasey) 的關係,又由卡塞的穿針引線,擊敗了爭奪財政部長職位的領先者—美國萬國寶通銀行(Citibank )主席華爾特·萊斯頓(walterwriston ),而把里根政府中的“財神爺”職位弄到手,卡塞本人也在里根“登基”之後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裡甘“商而優則仕”的願望達到了,但是他卻感到財政部長這個官並不好當。他由於把梅里爾·林奇公司發展成華爾街的最大和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商行而受到人們的高度尊重,但他的大多數華爾街同仁卻更多地把他看作是一個經理兼行政管理人,而不是一位政策分析家。確實,由於沒有經濟政策問題公開發表過意見,他並不比自己在銀行裡同等地位的人那樣有名氣。從政之初,輿論普遍認為,他是金融投機市場的專家,卻不是管理國家財政的能手。他可以隨意地在他1972年出版的《街上眺望》(AVieWFromTheStreet) 一書中發表他對華爾街金融業與股票市場的見解,卻不能在美國政府的財政部裡為所欲為。一句話,他不能把他在梅里爾·林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