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莒子託言兩國沒有引渡協議,拒絕合作。
季友心知肚明,告訴莒子:“如果遣返慶父,必有好禮重謝!”莒子貪心不足,果然給慶父下達逐客令。
慶父虎落平陽,只得出走。路遇公子奚斯從齊國回來,奚斯與慶父交好,慶父希望他能回魯國幫自己求情。奚斯重情重義,表示願意一試。要知道,慶父現在是頭號反賊,而奚斯要在風口浪尖上給他求情,真是夠有膽量。不過,季友一口回絕:“造反無理,不殺不行!”奚斯只好踏上傳話的路途,可是這等壞訊息著實難以對好友啟齒。於是,他也不敲門,也不按門鈴,直接在慶父暫住地的門口大哭。慶父聽到之後長嘆一口氣,知道無力迴天,命不久矣,於是在院中的大樹上上吊而死。
慶父本人的故事結束了。因季友有兩定魯君之功,所以魯僖公拜他為上卿。並遂季友之意,以公孫敖繼慶父之後,為孟孫氏。慶父字仲,後人以字為氏,本應為仲孫氏,因忌諱慶父之惡,改為孟。以公孫茲繼叔牙之後,為叔孫氏。季友後人則為季孫氏。於是,季、孟、叔三家鼎足而立,並執魯政,史稱“三桓”。季友極力輔佐魯僖公勵精圖治,富國強民,使魯國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季友也因此奠定了季孫家族的執政地位,開創了魯國“三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