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太多,衛生條件就很差。幸好這些日子氣溫還比較低,蚊蟲沒有出動。南平侯對預防瘟疫又很重視,災民的飲用水全都要煮過。
而且災民的營養跟不上,雖然有賑災的糧食,可只能做到不讓大家餓肚子,要想吃飽吃好是不可能的。大人們還能扛著,小孩子們卻越來越瘦,身體不健康抵抗力變弱,就容易生病。過了這段時間,氣溫勢必要回升,到時候瘟疫爆發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顧承志每天傍晚都會到悅來客棧巡視,靜園人員的安全不容疏忽,他還可以順便聽慧馨和謹恪回報安置點的情況。
慧馨便趁這個時候跟顧承志說道,“過幾日天氣估計就要變熱了,這麼多人擠在安置點非是長遠之策,侯爺和殿下對接下來災民的安置有什麼安排?”
顧承志搖搖頭說道,“侯爺這段時間帶人去了江南大堤,要把決口的地方先堵上,要不然洪水永遠都停不了的。大哥前天就已經啟程回京了,還不知道京城那邊有什麼震動。潭州現在就剩我一個,每天忙得團團轉,還好侯爺走之前把人員都安排好了,我只要監督就行了。”
“越來越多的災民投奔到潭州,潭州的承受能力有限,而且災民一直這樣閒著也不行。殿下在京城賑災的時候做的很好,應該也明白災民需要長久能居住的地方。”
“我也想過這些,只是這次災民實在眾多,朝廷給的就在銀兩恐怕不夠,而且人手也不足,有些力不從心啊。”
慧馨想起上輩子國家遇到水災地震之類天災的處理方法,覺得還是很實用的,便同顧承志仔細的說起來。顧承志雖是第一次聽道這種做法,卻也覺得可行性很高,而且能有效解決潭州的災民壓力,便馬上趕回州府寫了信讓人快馬給南平侯送去。
當天深夜南平侯就趕了回來,馬上找顧承志商量。
顧承志說道,“……侄孫覺得這種點對點互助的辦法值得一做,把災民分散到周圍的縣市村莊,一村對一村,一鎮對一鎮,由周邊沒有受災的村莊接受災民,朝廷本就有鼓勵農民開荒的律法,這些災民過去便可以開荒擁有自己的土地。而救災的銀兩可以用來在這些地方為災民置房,這樣他們就算安定下來了。移民過去開荒,這些接受災民的村莊也能得到更多收益。”
南平侯沉吟一番,他比顧承志想得更多,“這個辦法不錯,災民能安居樂業,人數又分散開,還能避免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次水災煽動民眾,潭州的壓力也能得到緩解。”潭州這次也是大傷元氣,要恢復以往的繁華需要幾年後了。
“只是有個問題,侄孫擔心百姓難離故土,洪水退了,他們會想返回家園,不願去其他地方定居。”
南平侯聞聽此言,嘆了口氣說道,“他們的家園回不去了,江南大堤的缺口太大,已是無法修補。工部水利司的人如今已在勘察地形,準備把此處引伸為長江的一支分流。被淹沒的地方多半無法在居住了,其他地方在幾年內也是無法住人的。”
顧承志沒想到決口這麼嚴重,“……決口如此嚴重,那負責大堤工程的人……”
“調查大堤工程的事那是後面的事情,皇上自會派人負責,咱們這次只要做好救災就是了。”南平侯打斷了顧承志的話說道。南平侯賦閒在家十幾年,除了皇帝偶爾派他做些事,朝堂上的事他是早都不管了,這次江南大堤的事他更是不想管的。
南平侯當下就決定把點對點互助的計劃定下來,“事不宜遲,我們把災民遷移的事今晚就定下來吧,儘快的實施起來,明日我會親自去安置點安撫災民,並跟他們講清楚。儘量選擇比較富庶的地方來安置災民,讓當地官府對災民多些照顧。等災民安定下來,還可以派人去走訪確認。”
這一夜南平侯忙著跟顧承志商量災民遷移的事,一夜沒睡……
與此同時,悅來客棧這邊有個黑影翻窗進了韓沛玲的屋子。由於韓陳崔三人實在合不來,發現悅來客棧有足夠的房間,三人就各佔了一間屋子,如今悅來客棧裡只有她們三人是單獨一間房。
潭州白天陰天晚上也沒有月亮,韓沛玲發現有人進來,既不害怕也不點蠟燭。
來人毫不客氣地往桌前一坐,開口說道,“三妹近來可好?大哥讓來看望三妹,順便問問三妹可曾跟南平侯掛上關係了?”
韓沛玲皺皺眉頭,這個庶出的四哥越來越沒有規矩了,要不是他武藝高對大哥還有點用處,她肯定要教訓他一頓,“四哥這話說笑了,妹妹與南平侯男女有別,怎可私相交往。大哥究竟有何交代,四哥還是直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