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落水的落水,無一倖存,隨船的謝小娥聽到廝殺聲慌忙出艙,在一片混亂中,驚恐失措,失腳墜入水中。
也許是命不該絕,落水的謝小娥被江水衝到下流淺灘上,又被一漁船救上,在漁家調養一段時間後,小娥逐漸復原,她這時也不知父親和丈夫的下落如何。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謝小娥變賣了隨身的首飾,輾轉回到豫章家中,希望能在家中見到親人。不料推門一看,家中空無一人,裡面所有的財物竟也被搶掠一空,謝小娥猛覺得身子往下一墜,兩眼一黑,不省人事。
等謝小娥悠悠醒轉過來,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徒對空空四壁,她猜到父親與丈夫一定已遭水盜毒手,這世界上只剩下她一個孤苦零打的弱女子了!頓時,她覺得生趣全無,想索性投江追隨親人而去。可她轉念一想,自己若一死,那些殺親仇人便可逍遙人世,無人追究;反正是一死,不如留待此身,先設法報仇雪恨。想到這裡,她銀牙一咬,擦乾了眼淚,用堅定的復仇信念支撐著自己站了起來。
柔弱而堅強的謝小娥從此踏上了艱辛而蒼茫的復仇路。
要復仇,首先要知道仇人,可謝小娥心中沒有一點線索,她不知從哪裡做起。開頭,她漫無目標地一路乞討漫遊,不知不覺地來到上元縣妙果寺,寺內淨悟尼師對這個靈慧的女乞兒十分憐憫,把她收入寺中。謝小娥暫時有了一個棲身之地,在寺中,她天天燒香拜佛,虔誠地祈求神靈,指示仇人姓名。一天黃昏,她跪在佛前,沉入半夢半醒的狀態,朦朧間聽得有一細微卻又清晰的聲音傳到耳中:“殺你父者,車中猴,門東草也;殺你夫者,禾中走,一日夫也。”謝小娥猛然驚醒,牢牢記住了這兩句話。
“車中猴,門東草,禾中走,一日夫。”小娥反覆唸叨著這兩句話,卻百恩不得其解,但她堅信著神靈的指點。於是把這十二個字寫在一個紙牌上,離開妙果寺,四處雲遊,只想遇上高人為她解開謎底。她沿江東下,一路乞討,歷盡風霜坎坷,一直走到建業,也就是現在的南京,仍然沒得到確切的答案。
元和八年春天,江西從事李公佐因公事來到建業,順道到瓦官寺拜訪僧友,閒聊時,憎友告訴他:“前日有個江西來的乞女,手持十二字之謎到寺中求解,我等斟酌再三不得其要,倒真是個難題!”李公佐聽了大感興趣,他本是個熱心又多智的官人,聽到有此奇謎,當即向憎友問剛了那十二個字,就在僧房裡低頭思索起來。他心想指畫,沉吟半晌,猛然茅塞大開,悟出了其中含義。
於是,李公佐讓憎友派寺中小廝到市中找來正在執字牌求解的謝小娥,對她說:“我已得出你的謎底,但你要說明原由,我才能告訴你。”謝小娥聽說有人已解出謎底,心中激動不已,立刻含淚訴說了自家的經歷和十二字的來由,說罷叩頭如搗蒜,泣不成聲地肯求官人賜給謎底。李公佐對眼前的小女子深表同情,當下仔細給小娥解釋了這十二個字的含義:“殺你父親的人名叫‘申蘭’殺你丈夫的則叫‘申春’因為‘卓(車)中猴’,車字去掉上下各一橫,就成了‘申’字,而十二生肖中猴為申,所以這三個字就是‘申’字;‘門東草’草下有門,門中有東,乃是‘蘭’字‘禾中走’意為穿田而過,仍是‘申’字;至於‘一日夫’,‘夫’字上加一橫,下面再添‘日’字,不就成了‘春’字?這樣,‘申蘭’與‘申春’的謎底就昭然若揭了!”
李公佐分析得人情入理,娥跪地再拜稱謝,然後含淚離去。於是,謝小娥又開始返回江西尋找仇人申蘭與申春的下落。為了行動方便,她索性女扮男裝,打扮成一個為人幫工的小夥計,混在江湖中謀事的人群中,一來便於打探訊息,二來可以餬口謀生。
潯陽是當時長江中游的重要通商口岸,它南連廬山,北接長江,佔據江湖之口,為東來西往的客商雲集之地。謝小娥心想:“我應先在河陽謀一落腳之地,以便從四通八達的商販口中,探聽一些仇家的線索。”
主意打定,謝小娥便在潯陽停留下來,天天在市面遊蕩,希望能受僱於某家客棧或商號,以便安寧下來再進行下一步計劃。
這天路過橋頭,小娥看到樹杆上帖有一紅紙招貼,走近一看,是一家商號招幫傭的啟示,再看署名,竟是小娥心中念過一萬遍的兩個字一申蘭,小娥只覺心中怒火頓起,於是循著招貼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商號。主人申蘭是個貌似慈藹、身體微胖的中年人,但仔細察看,便可覺出他眼光機警而暗藏兇光。小娥心中已認定眼前的就是殺父仇人,然而報仇時機未到,她必須先沉住氣,謝小娥裝作十分恭順的模樣上去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