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康既尊敬賴朝,又尊敬信玄,這兩人是家康作為武人的老師。
家康回到駿府後,一直到死都沒有離開過那裡,駿府是原先今川義元的根據地,對家康來說是一片充滿了長年人質生活回憶的土地。現在,已成為了天下統治者的家康心中,一定有著無窮的感慨吧!
然而家康並沒有過上安樂的隱居生活,雖然秀忠繼承了將軍一職,但政治上的許多事還是必須得到家康的決裁,所以一些要事時常不得不在江戶和駿府兩地往復。家康在秀忠身邊設了本多正信為老中的主席,而在自己的身邊,將正信的兒子正純提拔做了秘書。
正信與家康心意相通,談話又極得要領,戰爭時期是他的參謀長,平時則是他的政治顧問。因為將秀忠作為將軍設在了江戶,而本多原本就是三河譜代的家臣,因此讓正信作為輔佐者跟他一起去了。現在,正信擔任老中一職,若用現在的制度打比方,老中就是內閣的大臣,老中筆頭即大老就相當於內閣總理大臣,大老這一制度就是這樣從家康時代開始的。
接下來要簡單介紹一下家康所一手締造的幕府制度。在這之前,家康已將大名分為譜代和外樣,他將大領和高祿賜給了外樣大名,與此相對的是,不授予與幕府政治密切相關的職位(如老中、若年寄等,若年寄相當於現在的內閣政務次官,是在家康的孫子家光時代設立的)。
譜代大名則未被授予很高的俸祿,與此相對的是,被授予政治上的要務。
這樣一來,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那些外樣大名沒有權力,有權力的譜代大名則沒有足夠的金錢和兵力。
所謂譜代大名,都是一些自三河時期起的家臣,是與家康生死與共,為家康奪得天下立下彪炳戰功的人,雖是這樣,但俸祿卻很少。
例如:本多康紀,五萬石;松平忠利,三萬石;本多正信,三萬石;酒井忠利,二萬石;井伊直勝,十八萬石;戶田氏鐵,三萬石;榊原康勝,十萬五千石;鳥居忠政,十二萬石;大久保忠職,二萬石。(慶長十九(1614)年)
再來看看外樣大名,前田利常,一百二十萬石;伊達政宗,六十二萬石;福島正則,五十萬石;淺野長晟,三十八萬石;池田利隆,五十二萬石;黑田長政,五十二萬石;細川忠興,四十萬石;加藤忠廣,五十二萬石;島津家久,七十三萬石。同樣也是慶長十九年。與此相比,無論哪位譜代大名的俸祿都很少,井伊的十八萬石是比較特別的,只有井伊、榊原、鳥居的領地達到了十萬石以上。
在德川幕府的三百年之中,外樣大名沒有一人擔任過老中之職。為了使讀者們瞭解老中們的俸祿,試舉元和二(1616)年到寬永十五(1638)年的老中俸祿為例:本多正信(三萬石)、安藤重信(五千石)、土井利勝(三萬石)、本多正純(三萬二千石)、阿部正次(六萬石)、酒井忠世(八萬五千石)、稻葉正勝(八萬五千石)、酒井忠行(二萬石)、井上正就(三萬五千石)、森川重俊(一萬石)、酒井忠勝(十萬石)、永井尚政(八萬石)、堀田正盛(十一萬石)、松平信綱(七萬五千石)、阿部忠秋(三萬石)、阿部重次(六萬石)。所謂的老中,就是以將軍的名義向諸大名釋出命令,擁有著令那些大大名都為之顫慄的權勢,因此俸祿少也是作為一種均勢吧。
大名、小名是民間的稱呼,至於多少萬石以上是大名,多少萬石以下是小名,倒沒有統一的標準,大致上以十萬石為界限,以這樣標準判定的話,那老中們不過是小名而已。
但是,三河譜代的家臣中,連這樣的小名都趕不上的人也有很多,他們被稱為旗本。旗本的數量,據說有“旗本八萬騎”,一旦發生了叛亂,旗本將成為將軍直屬的兵員。所以他們雖然俸祿微薄,但可以自豪地宣稱:“我可以直接面見將軍!”
就連大名也要對旗本另眼相待,象伊達政宗那樣的外樣大名,在某次酒宴上與名叫近藤登之助的旗本同席而坐,也並非不可能之事。直參的旗本作為大名的家臣或是陪臣,身份卑微,可以說是將軍家臣的家臣。
在旗本中,三河譜代的家臣佔了大部分,是真正對德川家盡忠的一部分人。因為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八萬人精兵,家康可得以自信地宣稱:“爾等這些大名儘可以起兵反抗試試!”
接著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家康用以統率大名們的方法。
對於外樣大名,家康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一直將他們作為假想敵,於是產生了這樣對待大名的方針:他將外樣大名置於離江戶較遠的地方,不僅如此,還必定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