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戶則從棉紡織改行成了麻紡織,臺北最早種植的美洲劍麻已經成熟,這是重要的船纜材料。
從景德鎮帶來的匠戶,其中一部分被分派到臺北,使用那裡的低階瓷土燒製瓷器。臺北行政長官同樣沒有指望能出口陶瓷,自制也是為了本土需求。
景德鎮御器廠最多,最重要的那部分是烽火窯的大師傅,守序另有任用。中國此時溫度最高的爐子不是高鐵爐,而是瓷器窯。守序需要這些中國對火最熟悉的工人發掘新的耐火磚做材料,研究機械式鼓風如何實現,以及觀測火焰溫度。
至於廣大的鋼鐵工人,臺灣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守序給梅登留下了必要的鐵匠,其餘的人他打算帶走。
對臺北來說,在現在最迫切的工作除了開墾土地,他們還有個更直接的需求。
建造石質糧庫。臺灣多臺風,平均每年超過1次。這就要求各州縣的糧庫要堅固異常。
火山灰水泥的質量很好,但守序無法弄出鋼筋混凝土。竹筋混凝土就不要想了,後世廣東那棟學校的竹筋混凝土建築是個特例,為什麼沒有出問題,原因一直弄不清。竹青層雖然抗拉強度很高,但與混凝土粘結不牢,降低整根竹筋握裹力,並沒有社麼用。
不管怎麼樣,竹筋混凝土找了個不能使用,特例沒有參考價值
沒有合適的混凝土,木製屋頂在臺風前又是如此脆弱,那就只剩下一個東西方都很熟悉的辦法。糧倉屋頂參照中國式的石拱橋,羅馬式的大跨度穹頂,用石料、磚塊與火山灰水泥修築而成。單層建築,抬高地基便於排水。
第44章 甲申卷完
曾櫻回到基隆,他動員所有政治資源,花了5000兩銀子,拿到巡撫雷州、廉州、瓊州三府的差遣。
該撫臣下轄駐瓊山分巡瓊州府(海南道),駐廉州分巡雷廉(海北道),均兼整飭兵備事的兩個兵備道。
與守序和曾櫻計劃中相比,少了一個高州府。高州府的軍隊隸屬於駐肇慶的高肇兵備道管轄,肇慶又是兩廣總督丁魁楚的駐地,可能是朝廷考慮這一點,沒有把高州劃給曾櫻。對曾櫻和守序來說,沒拿到高州府略有遺憾,不過不是很關鍵。
粵西是西洋航線上重要一環,金城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與當地勢力也多有合作。
粵西現有的軍事力量,主要是沿海幾個大水寨的營兵。
雷廉瓊三府原本應有雷州白鴿門水寨、瓊州白沙水寨、雷州烏兔水寨。
其中白鴿門水寨負責雷州半島東部廣州澳(現湛江廣州灣)、硇洲島防務,巡航海面東至高州府吳川所赤水港,與北津水寨交接。
白沙水寨負責海南島防務,巡航瓊州府周邊沿海。
烏兔水寨負責雷州半島西部防務,巡航範圍自徐聞縣海安所起至欽州龍門島。
整個廣東海防,共有十大水寨連界巡洋會哨,自東向西分由潮州、惠州、廣州、高州、雷州、瓊州6府海防同知分片負責。6位海防同知之上是駐廣州府某地(不定)廣東按察副使分巡海道兼兵備事、駐潮州廣東按察僉事分巡潮惠兼兵備,雷廉、瓊州4個兵備道。
除去海路,在內地兩廣總督轄下還有高肇、南雄、羅定、韶南4個兵備,未必常設。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管轄整個珠江口兼澳門的廣東巡海道。全天下最要害的道臺之一,僅次於總督布政使按察使的廣東省第四號實權人物。
粵西軍隊體系,三水寨各有一名欽依把總負責具體指揮,其上是雷瓊參將。三水寨各有大小兵船四五十艘,軍兵數百。
以上僅是承平年間的理論情況。朝廷經費緊缺,粵西作為對大戰影響不那麼大的邊緣之地,自然不會被重視,得不到財政上的傾斜。
以往營兵水師戰船多是僱傭的堅固民船和民間水手,沒錢自然慢慢就荒廢了,戰船會爛成廢木頭,軍兵會逃亡。時間一長,烏兔水寨乾脆從紙面撤編,巡航海域交由白鴿門水寨負責。只是到了此時,白鴿門水寨與白沙水寨也僅僅是名義尚存。
曾櫻暫時是個光桿巡撫。衛所軍作為潛在兵源,廣東省軍戶逃亡情況好於全國,但那需要時間和金錢整備動員。
粵西的制海權實際控制在民組織的半官半匪的海盜手中,官府叫他們“珠賊”。
廉州府和雷州府的民依賴打漁採珠為生,明朝官府曾經對採珠的民剝削甚重,激起普遍的反抗,不過早年朝廷尚有力量,能維持大體上的秩序。
直到萬曆年間,民李茂引大海盜林鳳進入粵西,徹底打垮了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