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艘廟灣船趟開海路後,到了1643年沈家已是有百餘艘大沙船的海上巨擘,每年向北京、登州運送20萬石糧食,那可是13000噸。

沈廷揚的海運與元朝直接從江南啟航的海運不同,因為長江口淺灘的影響,沈家做的是截漕海運。海運大本營在淮安府,在淮河截留部分漕糧後沿淮河放洋,北上在雲臺山轉向黑水洋航至登州。

守序對天朝海上英豪一直是充滿敬意的,他請沈廷樞進了會議室。賓主落座後,守序問道:“沈大人不在淮安府措置軍糧,為何到了這雲臺山?”

沈廷樞微嘆,“海州直面建虜兵鋒,家兄派我帶船來解救難民。”

“這個季節?從淮河口到海州可是逆風啊。”

沈廷樞:“確實,好在距離不長,我家這40多艘大沙船戧風效能尚可。”

守序點點頭,沈廷揚搞截漕海運當然也不是做雷鋒的,他的漕運船隊一大特點就是都屬於他私人。從建議海運開始,沈廷揚就直接對皇帝說官船都是虛文,要辦好海運必須僱傭堅固的民船。沈家自己的船肯定是糧船隊的大頭。守序並不覺得沈廷揚這麼做有什麼不對,只要差事能辦好,沈家從中賺了錢那是應該的。沈家的海運糧船安全快捷成本低,還不用朝廷付錢,這種好事讓皇帝上哪找去。

“雲臺山上現有多少難民?”

“約莫兩萬之數。”

真是奢遮的商船隊,守序感慨著,他要是也有這樣的實力就好了。

沈廷樞道,“我家的船現在多數都臨時被改成了戰船在淮河上充作河防,只能騰出這40幾艘,否則還能運出更多的難民。”

40幾艘沙船當然也運不了兩萬人,剩下的那一半都是乘坐各種小船逃上的雲臺山。

“海州被建虜佔領了?”

“是,就在前幾天的正月初二,西股達賊攻佔了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