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尚可喜的大官託人向我們提出僱傭炮手的請求。”
“你們答應了嗎?”
“據我所知沒有。不過巴達維亞和香料群島有很多退役的公司士兵定居,公司對他們以個人身份成為僱傭兵持開放態度。”
“原來是這樣。”
侍從替博格斯開啟馬車門,博格斯坐進去,朝窗外揮手,“再見,高階商務員先生。”
“再見。”
這是一輛輕巧的四輪馬車,只能容兩人搭乘。臺北用濟州馬和晉江馬雜交而成的馬體型依然偏小,2匹馬拉不動太大的馬車。馬車是敞篷的結構,以節約重量。皮製的頂蓬可以伸縮,為了增強防雨效能,按照幾個印第安士兵的建議那上面塗抹了一層橡膠。
這輛馬車雖然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在目前,這是臺北最高階的交通工具。只有評議會成員才能乘坐。
蔗糖生意淨賺了8萬兩白銀的利潤。博格斯心情很好,他舒服地靠在座椅上,透過車窗向外看去。與開發成熟的地方相比,臺北府依然很簡陋,可這種日新月異的活力真是讓人享受。
荷蘭人在與韃靼人試探性接觸,這是一個不小的發現。今天的談判有必要形成一個備忘錄向執政官和評議會報告。
……
守序對臺北防務做了重新部署。
陸軍方面,本土隨船過來的4個乙等連線替部分要塞防禦,這些義務兵將在本地繼續他們未完的訓練課程。
3個志願兵連,並從臺北抽出3個甲等連,並一個野戰炮兵連,配屬工兵衛生勤務單位,共800人交卡爾朗格曼指揮,組成朗格曼支隊。
模擬攻城,朗格曼支隊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練。增加本土援兵和臺北營之間的默契程度,便於指揮官熟悉指揮計程車兵。
臺北尚餘的2個甲等連由菲爾霍夫指揮,成為北上支隊陸軍核心部分。得到增援後,臺北守禦力量現在很充足,臺北府在全島範圍內徵調由前明軍和小袁營組成的警備部隊。
宜蘭小袁營出兵300,臺中王允綸出兵200。花蓮的沈通明部原有1300多人,沈廷楊早前抽調了600。近一年來因為病疫水土不服和對番社的戰爭,又有200多人先後亡故,這次就不抽調了。配上野戰炮兵,陸軍一共出動700人。
海軍會師後,臺北擁有南海號、拉斐爾號、基隆號、梅爾維爾號4艘戰艦, 5艘護衛艦,8艘通報艦。以及隸屬於三亞公司的暴風、冒險、卓越3艘老船。
因南海號需要大修,拉斐爾號為準備接下來的任務要整備一段時間。3艘老船要省著用,暫時也停泊在港口整備。
阿勒芒暫以基隆號為旗艦,2艘護衛艦,4艘通報艦,留駐臺北。隨著移民增多,臺北成為海盜覬覦之地。移民中也有不少人試圖繞開臺北府與大陸聯絡,這是不能接受的。除了組織地面守備隊巡邏,天氣允許時海上也有必要保持通報艦和槳船在近海遊弋。
海軍北上支隊包括越秀號、白雲號、淡水號3艘護衛艦,欽江號、湞江號、鑑江號、潭江號4艘通報艦,旗艦為梅爾維爾號。
守序登上梅爾維爾號甲板。
艦長雅克。羅西利向守序敬禮,“閣下,很榮幸再次成為你的旗艦。”
守序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很高興能與你們一行。”
梅爾維爾號向和平堡鳴炮,8艘戰艦並80艘戧風效能最好的運輸艦,揚帆啟航。
艦隊先向西航向大陸。雖然已進入北風季,不過風力離寒潮還差得遠。藉助大陸和海洋之間的離岸、向岸風,再輔以迎風調戧,艦隊蹣跚著北上。好在運輸船並未滿載,負擔較輕。
由於西班牙艦隊的攔截,打破來原定的時間計劃,守序被迫在臺北多休整了近一月的時間,這就錯過了合適的風期。區區400多海里的航程,艦隊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抵達岱山島。期間曾被迫多次駛進溫州、台州等地近海島嶼候風。
這一年新來臺北的移民中有很多來自浙東的軍戶,他們熟悉閩浙沿海的航道、季風和洋流,為艦隊提供了引水導航。而北上支隊又是由臺北效能最好的船和最熟練的水手組成,這才能順利抵達舟山群島。
一年多來的建設,舟山群島除了舟山本島外,岱山島、大衢山島和泗礁山比去年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眼前的炮臺和光禿禿的山嶺顯示明軍修理地球的動作還是比較快的。
艦隊停泊在了岱山島南的高亭港。海灣與近海的島嶼圍起一片寬約120米,長約1公里的錨地。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