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的人,壓迫太甚也不好。實在養不了的人,不如打暈了給我,裝船送南洋去。”
打暈什麼的顯然是玩笑,送南洋卻是個辦法。
“可以。你們放心去做,罵名由老夫來背。”
守序看著曾櫻深陷的眼窩,正是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將粵西數府,百萬生黎扛在肩上。一面應付入侵的敵軍,一面應付兩廣各地難稱優秀的隊友。
曾櫻在海南島搞的改革,官員升職並不明顯,實際的權位卻大大超過大陸今日不知明日事的同僚。人最怕閒下來,一旦賦閒亂七八糟的想法就來了。
海北撤來的幾十位官員有了用武之地。讓官員和士兵們有事可做,報國大義之外,人人都有一份前程可掙,能看到所屬團體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進步,這才是提振士氣的正途,也是在海南島堅持下去的長久之計。
顯然,為了甩掉大陸的包袱,除了瓊州壁壘形成的軍事防線,也必須鑄造一道看不見的防火牆,將海南島與永曆朝廷分離。
第37章 豫湘桂?
海南島的冬天氣溫舒適宜人,即便今夜清涼,披一件外套也已經足矣。
燭光昏暗。
室內最引人注意的是牆上懸掛的大幅兩廣地圖。地圖很不精確,距離軍用標準差距非常大,基本不可能用來作為戰役指揮。可在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之前,守序只能用這幅明朝地圖來增加對戰區的直觀印象。
兩廣要害,皆在水運。南方多山多水,高載重的橋樑和石質鋪裝路面極少。陸路運量與水運完全不在一個等級,內河水運就是此時的鐵路線,軍隊作戰的主生命線。大軍在南方作戰,絕不能脫離水運渡口太遠。
在各個水運渡口中,又以水系交匯的十字路口最為緊要。佔領這些十字路口,意味軍隊可以利用水運在被崇山峻嶺隔開的河谷精華地帶來回機動,以少量的兵力控制更多的地盤。而在進攻時,握有十字路口又掌握了選擇進攻方向的主動權。
地圖不能幫守序制訂作戰計劃,卻能清晰地顯示這些關鍵要點。
廣州為水系匯聚中心,達江通海。
東江相對非要害,先不去管。
北江源自江西,經南雄、韶州、英德、清遠,在三水與西江匯聚。這條主軸線上的要點有南雄、三水二地。南雄隔大庾嶺與江西贛州相望,敵軍可沿贛江上溯至贛州棄船,沿陸路翻過大庾嶺,在北江重新登船南下。三水縣則是北江與西江交匯的要地,兩廣第一個大十字路口。
根據瓊州彙集的戰報,早在李成棟進軍廣東前,佔領贛州的韃靼人就派出部隊試著沿北江南下,那次試探攻擊動能太弱,被永曆朝廷的兩廣總督林佳鼎在三水擊敗。
西江是兩廣最主要的內河,肇慶羚羊峽以下可通大船。因峽谷水流湍急,船隻過羚羊峽需要拉縴。從羚羊峽向上直至梧州,漲水期100噸的帆船通航壓力不大。
流經桂東北的賀江在距梧州極近的封川縣注入西江,封川縣是個次要的十字路口。賀江運量一般,也未有主幹道溝通更北的湖南,在過去的歷史上不是太重要。但在明末這個時間段,韃靼人佔據了主要的鐵道,啊,不對,是內河干線。他們的兵力卻不足,明軍依然掌握有很多次要幹線。賀江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交通條件遠遠不能與湘江靈渠灕江水運相比,但畢竟在賀縣翻過渚嶺就是湘南,勉強也能起到溝通兩大戰區的作用。
過封川后,梧州為第二大十字路口,也是兩廣核心十字路口。佔領了梧州,就等於擁有向四方開火的行動自由。
從梧州向北是桂江灕江水系,與西江干流在梧州府交匯。沿灕江水系向北,靈渠溝通了湘江乃至長江,這是2000年前華夏民族征服南中國的主要運輸線。南方數省維繫在版圖內的主要原因就在這條生命大動脈上。灕江要害在桂林和全州二府。全州為兩廣門戶,桂林為廣西省會,也是現在南明政權的留都。全州過靈渠向北,主要地標依次為永州、衡陽。都是豫湘桂戰役中著名的地點。
從梧州向西,第一個十字路口是藤縣。守序跳過了藤縣,這裡有些特殊,等會再細看。
藤縣下一個有戰略意義的十字路口是潯州府,西江在這裡分為兩支。
潯州偏南的西江支流為鬱江,經橫州流經古邕州,即現在的南寧府,進而分為左右江,進入苗蠻土司與漢人雜處的崇山峻嶺之中。左江、右江兩道地勢險要,苗蠻部落甚多,明代修築了大量的軍事城堡。在山間河谷中,又有不少在盆地壩子間開墾的良田,如果被有心人充分利用,將會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