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行,你們若是願意去南洋,我可以安排。”
這就是答應了。
“多謝國主。”
“給你5天時間,500人能到位嗎?”
“卑職敢立軍令狀。”
守序看了徐懷素一眼,擺擺手讓他退下了。
閩江口一帶,明朝曾修建了很多防禦工事。北面定海守禦千戶所有小埕水寨,南有梅花守禦千戶所,閩安鎮有巡檢司城,長樂縣境內還有新築的三座巡檢司城。
五虎門島上,有五虎遊擊所在的軍寨,竿塘島也有隸屬於小埕水寨的哨城。甚至長樂縣城作為海防要地,其縣城城牆經過歷次增築,擁有敵樓62座,敵臺36處,也堪稱堅固。
這套海防體系覆蓋面很廣,用途傾向於抵擋類似倭寇這樣的輕武裝海盜,缺少堅固並配置大口徑要塞炮的炮臺。閩江口原衛所旗軍剩餘的人並不少,但分佈散亂,建州統治時間只有3個月,還沒有餘力整合起海防資源。
建州每到一地,裁撤衛所官都是個規定動作,騰出地方留存銀糧供應綠營各鎮野戰部隊。這些失業的衛所兵後來很多都反正了,成為南明各路義軍的主要兵源。徐懷素並不是個案。
守序走出司令部,邁步走至江邊。20艘剛抵達的運輸船正在羅星山腳下的馬尾港卸貨。胡帶著他擴充到300餘人的軍隊押運這批船,送來補給的彈藥和藥品。
閩江口匯聚了太多隻,馬尾一港已無法容納,大部分商船停泊在馬尾西南,閩江對岸長樂縣的太平港。太平港曾經是鄭和船隊途徑福建時最重要的休整港,港闊水深。梅登現正領著一隊兵,向臺灣轉運戰利品,只有兩處港口能用,速度有些慢。
如果能借助明軍的人手控制定海所殘兵和梅花所,增加刑港和梅花港兩處港口,介時轉運效率會更高。
胡到達後,臺北府集中於馬尾等地的兵力增加到2400人,楊、金二部明軍在附近擴軍,合在一起也有了2200人。實力有所增長,守序開始考慮下一個目標,福州南臺船場。
南臺船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軍用造船廠,位置在福建南城牆與閩江之間的南臺、河口、洪塘等地。福州五大港,太平港、刑港和梅花港為外港,紅塘港和南臺港為內港,兩座內港位於城牆附近,紅塘在城西,南臺在城南。南臺船場所在即南臺港。十五丈長的琉球冊封舟就是由南臺船廠承造,這艘最大的戎克船代表了中國最高的造船技術水平。
毀掉南臺船廠也許不難,但要使收益最大化,就必須獲得居住在船廠周圍的船匠。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得擊破攔在山口處的那隻綠營兵。
守序在馬尾以加農炮隔絕山口,積蓄實力。福建的建州官員們也沒閒著,從鄰近府縣不停調集援軍。
現在是農閒時節,匯聚在福州府附近,打著各路明軍旗號的義軍越來越多。從實力對比上看,如果鄰近的浙江、南直隸、江西不向福建派援兵,時間對明軍是有利的。
魯監國是位勇於親臨前線的君主,在他號召下福建八郡全反了,就靠本地那點綠營兵無法鎮壓全省。守序楔入福州閩江口時間越長,吸引的綠營兵就越多,即便不進行會戰,對各地的起義也是極大幫助。守序相信福州城內的省會官員們對此有充分認識。
因為要遵循季風鐵律,最晚二月份就得撤兵,剩下的時間並不多,得想辦法打破目前的平衡。
回到屋中,守序口述一封信,由一位移民到臺北的南直隸生員謄寫。鄭彩盟友周鶴芝攻克鎮東衛與海口民城,距長樂縣只有幾十公里,守序約他同打福州。
作為進攻鋪墊,陸軍進行了一系列前哨戰。本土的志願營老兵支援楊羹卿、金士營新老參半的混編部隊,不斷向西出擊。交戰持續了3天,將綠營選鋒徹底逐出這一地域,奪取一小塊山口外的出發陣地。
卡爾朗格曼調上去1000民夫,修整這段幾公里長的官道,在鼓山腳下的山口設立工事,將3門12磅炮拖上前線,用竹筐等容器修築簡易炮壘。依託威力強大的12磅炮,聯軍繼續向外推進,進攻出發陣地慢慢向外擴充套件,獲得戰場中間區域一半的控制權。
登上鼓山一處山頂,山腳下,一場這幾天上演無數次的前哨戰正進行地如火如荼。
兩軍都沒有使用大炮,百餘名輕裝步兵在戰場中央打成混戰,綠營鳥銃和聯軍火繩槍間或射擊,騰起一團團硝煙。
守序只看了一眼前哨戰,便把目光聚焦在綠營兵的營寨上。兩座營寨之間相對距離1。5公里。西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