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6部分

,5個營橫隊肩並肩,1個營縱隊位於左翼側後方。

線列步兵踏著音樂的鼓點,以每分鐘75步的速度慢步向前,平坦的地形是線式進攻最好的戰場。

炮兵列成橫隊,2團左翼是齊頭並進的6部12磅野戰炮車,9團右翼是6部同樣齊頭並進的6磅炮車。

紅色的軍服,紅色的戰旗,紅色計程車兵就像一道移動的細細紅線。

紅色的大地,紅色的戰場,在明暗對比下,就像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

十餘團硝煙升上天空,敵軍大小多面堡射擊,沉悶炮聲響起的同時,黑色的炮彈飛出炮膛,在戰場上蹦蹦跳跳,飢渴地尋找可以收割的生命。

笛聲,鼓聲,炮聲,藝術與殺戮在這一刻完美交織。

空氣中的硝煙味沁人心脾,急速分泌的腎上腺素讓人興奮,勝過一切甘冽的美酒。

戰士的怒吼,火炮的後座,這才是戰爭真正樂趣所在。

河堤,守序在侍從官肩上架起望遠鏡。

錫克騎兵團分成兩部,左右翼各2個騎兵中隊,每個騎兵中隊各下轄2個110人的騎兵連。

聯邦陸軍淘汰槍騎兵,但驃騎兵部隊如果願意自掏經費裝備馬槍,陸軍也不作干涉。

錫克騎兵團的這8個騎兵連有2個連是槍騎兵。

近900名騎兵分開掩護兩翼,步兵和炮兵放心地以閱兵隊形向前進攻。

如果沒有騎兵保護,只有步炮兵,排進攻隊形就比較麻煩了,敵軍騎兵可能會攻擊兩翼行進的炮兵,就算被擊退也會極大影響進攻展開。

錫克騎兵團戰馬不是最好的,卻足比蒙古馬高了12公分,小股韃靼騎兵在鎮外遊弋,並不敢靠近。

從進攻出發點至敵軍大多面堡距離超過3公里,以步兵進攻隊形的速度,40分鐘內,正面不會有實質性進展,守序將望遠鏡轉向兩翼。

右翼,明軍賀虎臣部以300騎兵,1300步兵將戰線一直延伸到海堤,明軍3個營未完全覆蓋戰線,互相之間的間隔大約是火繩槍射程2倍。

敵軍部分騎兵在右翼正面遊弋,有海堤掩護,被敵軍騎兵衝擊的可能性不大,但賀虎臣還是做好了列空心方陣的準備。

左翼,明軍金士英部驅逐龍頭村的小股敵兵,在村內留下300兵設防,6門輕加農炮朝西放列,掩護整個戰線的左翼,另有12門重加農炮在村西北300米放列。

韃軍小多面堡在明軍炮兵陣地北偏西2個羅經點,距離1。5公里,雙方互相在重炮極限射程上,正處於激烈命中率卻很低的炮戰中。

明軍鐵炮一旦放列將很難再機動部署,因此聯邦炮兵和明軍精心選擇了這兩處炮兵陣地,火炮放列後的射擊扇面覆蓋範圍相當大,向北可以直接給予進攻中的錫克騎兵團左翼掩護。

金士英有900騎兵,2100 步兵,他的任務就是用步兵掩護這兩處炮兵陣地,並以騎兵與位於金鎮右翼,聯邦陸軍左翼的錫克騎兵保持聯絡,且向西張開騎兵幕。

守序用望遠鏡掃過全部戰場。

整個進攻戰線在後方看上去就是一條有步兵構成的正面推進橫線,在左翼由騎兵過度,斜向後拉,左翼支點是明軍兩處固定炮兵陣地。

大體上,由於守序不想現在就將部隊投入小多面堡的火力範圍內,所以這仍然是一次斜向攻擊,步兵第一攻擊停止線是敵軍大多面堡。

左翼散開的騎兵幕必要時可向後收縮,撤退中止線是炮兵陣地與錫克騎兵團的連線。

守序抬高望遠鏡,韃軍大小多面堡向外噴吐火舌,因為處於射程極限位置,射擊頻率不快。

兩堡外有環狀壕溝,韃軍步兵做了針對性防禦,只以小部步兵掩護小多面堡,約7000步兵在大多面堡兩側結陣。

韃軍中央依然是老一套,陣前列鹿角,鹿角後一層藤牌兵,2道長槍兵緊接6道火繩槍戰列,鹿角線前,是一排大小後膛佛朗機。

2面都統大纛在韃軍陣中迎風飄蕩,各色護軍纛、參領纛,以及十餘面綠營將旗,幾十面營旗將軍陣打扮地花枝招展。

葡萄牙遺風。

如果去掉鹿角,忽視軍服軍旗,遠遠看去與不久前的歐洲軍隊區別不大。

帶有亞洲特色的變種30年戰爭軍陣,指揮鳥銃齊射的樂器也是特色。陣後的軍樂隊以鳴角與海螺為主,沒有戰鼓和鳴鑼。

戰場中央有一些敵軍的遊騎,另有少數騎兵在鹿角線之後,位於兩翼和步兵營陣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