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原因無非是供大於求。明清之際,人們的購買力低下,社會需求量小,而生產的產品卻越來越多,於是這些貨物都成了積壓品,勞動者的資金就稱為一筆死帳。有錢人不買或者壓低家買走商品這樣就使社會的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

養花膽瓶

【原文】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原評】

程穆倩曰:足補袁中郎《瓶史》所未逮。

張竹坡曰:夫如此,有不甘去南枝而生香於几案之右者乎!名花心足矣。

王宓草曰:須知相反者,正欲其相稱也。

【譯文】

養花的花瓶,它們的高低、大小、形狀,必須要與花的大小、高低成比例;而花的顏色的深淺、濃淡,又必須要與花相反。

【評析】

這則文字是講插花的藝術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插花可能不被人們所注意,但是如果插花是不講究藝術,則就會影響人們的視覺感受。在美學分析的角度上,極講究適應、整齊、對稱等,這些因素直接關係到審美的效果。

這則文字所論,可謂當行,表現出了作者對插花的在行及其出色的審美眼光。就插花而言,插花者要從他對花與花瓶的選擇以及花瓶與花在大小、顏色的搭配上,進行精心的調配。否則,以碩大的花瓶插上幾株細瘦的小花,或小巧的花瓶插上花繁葉茂的大花,都失去和諧,讓人感到滑稽。這樣的搭配已經破壞了和諧,所以即使作為區域性的花與花瓶再美,也無法讓人產生美感。

從花瓶與花的顏色搭配上看,同樣很有講究,作者就指出“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惟相反,才能以色差形成鮮明對比,相互映襯,更見豔麗。這是作者為我們指出的插花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鑑的方法。

更多熱門小說,請訪問宜搜小說搜尋(b。easou。)

'13'十三

春雨如恩詔

【原文】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

【原評】

張諧石曰:我輩居恆苦飢,但願夏雨如饅頭耳。

張竹坡曰:赦書太多,亦不甚妙。

【譯文】

春雨就像皇帝頒佈施恩的詔書,夏雨就像國家頒佈的赦令,秋雨就像哀悼喪者的輓歌。

【評析】

雨在不同的時節起著不同的作用,也給人和社會帶來不一樣的影響。這裡連用三個比喻,分別形容春雨、夏雨、秋雨,道出了人們對不同季節雨的不同感受。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春天萬物復甦,大地上的生物在經歷過嚴寒的冬天之後,終於迎來了春天,這是春雨可以給萬物的生長帶來新的活力。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繪春雨的輕柔可愛,表達出喜悅之情。春雨給人們帶來欣喜。這就像政治上的,封建帝王高居龍庭,金口玉言,其能降恩頒旨、減租免稅,無疑如久旱遇甘霖,作者把春雨比作皇上的詔書,可謂形象。

夏季酷熱,古時人們沒有更好的製冷辦法,人們只有忍受炎熱與鬱悶的煎熬。在人悶熱難受之際,雨是可以給人們帶來涼爽的,於是夏雨的到來,可以洗去人們的悶倦,那痛快淋漓的情景是可以想見的。這就像帶罪或鋃鐺在監的犯人得到了赦罪的詔書,又獲得了一次重生的機會。所以說,以赦書喻夏雨,是非常恰當的。

秋季萬木蕭條,秋雨也隨著落葉的凋零而落下,在秋風秋雨中,樹上枝葉激響,如泣如訴。秋雨時節,讓人感到寒意,這與輓歌的悽切悲怨不乏相通之處。

以春雨,夏雨,秋雨比作恩詔、赦書、輓歌可以說一語雙關,極其精闢。

十歲為神童

【原文】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原評】

江含徵曰:此卻不可知,蓋神童原有仙骨故也,只恐中間做名臣時,墮落名利場中耳。

楊聖藻曰:人孰不想?難得有此全福!

張竹坡曰:神童、才子由於己,可能也;名臣由於君,仙由於天,不可必也。

顧天石曰:六十神仙,似乎太早。

【譯文】

如果十歲成為聰明伶俐的神童,二三十歲成為才子,四五十歲成為朝廷忠臣,六十歲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那麼這樣的人生就十全十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