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個月時間。幾乎同一時間,由招商地產和香港九龍倉集團在南京以24�1億元拿下的南京第二“地王”近日也被收回,兩家公司共投的2�3億元競買保證金被沒收。
一線城市相繼出現的回收“地王”的現象,是政府對土地市場動真格了,還是僅僅是殺雞儆猴?又或者是開發商在對後市作出預判後的主動放棄呢?
從兩家地王被收回的背景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兩塊地其實都是開發商主動放棄的。北京“地王”原本想透過土地政策的漏洞一口吃個大胖子,但最終卻因為土地出讓金的收支方式發生改變而上演“蛇吞象”的鬧劇;南京“地王”則是開發商嫌兩年前的地拿貴了,早就做好了被收回的準備。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越來越怪了,怪在土地、房價越來越高,買不起商品房的人越來越多,民怨越積越深,開發商圈了錢、囤了地,並不著急蓋房,蓋好房也不打算趕快賣掉。有些人買了房子既不自住,也不出租,坐等升值。
一邊是售樓現場人滿為患,另一邊是不少地塊“曬太陽”,這樣的反差成為樓市的一大怪現象。對於開發商的“囤地”不建,部分人士認為,開發商“囤地”是為了等待土地升值及房價上漲,坐享土地增值空間,這種行為同時導致了房源供應短缺,助推房價;還有人認為,開發商“囤地”是惡意製造土地供應緊張的假象,導致“地王”頻現。
開發商敢於大肆囤地,的確暴露出我們在土地監管上的諸多漏洞和問題。多年來,這個現象一直是房地產市場爭論的熱點,但是在各種利益糾葛下,卻一直也難以解決。
囤地原因
土地閒置在一些地方已成普遍現象,開發商囤地不建,大搞“圈地”是影響土地市場秩序的行為,結果只有一個:助推房價高企。而最近幾年中國房價大幅度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囤地導致供求失衡。
那麼開發商為什麼要囤地呢?從經濟的角度上說,“囤地”對於開發商無疑是有利可圖的。
1998年到2008年實際上是房改的10年,就房地產市場開發出來的土地面積大概是31億平方米,那麼截止到2008年年底,實際開發的數字是19�4億平方米,也就是19億平方米的樣子,那麼實際上也就是說還有將近12億平方米的地是閒置沒開發的。
從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一線城市情況來看,土地的供應是跟不上整個住宅的銷售成交的,比如說上海,這三年來,整個住宅的成交是住宅土地出讓面積的2�9倍,北京差不多是1�5倍,深圳是接近3倍,那麼從一線城市來看土地是供不應求的。
政府供應再多的地都會被開發商囤積在手中,它形不成真正的供應量,那麼現在的這個供不應求的假象就得不到改變。只要市場還是供不應求,只要需求遠遠大於供應量,那麼房價它肯定會上漲,所以說,囤地是造成高房價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經過這麼一梳理,我們看得很明顯,土地市場和商品房市場的供需鏈條,在房地產開發商手上被死死卡住了。一方面,他們把大量供應的土地捏在手裡,不斷增值;另一方面,他們又在商品房市場,人為製造緊張,抬高房價,獲取更高的利潤。兩本賬,怎麼算開發商都合適。。 最好的txt下載網
圈地屯地,養雞的不如倒蛋的(2)
為了遏制開發商的囤地衝動,國家也出臺了不少監管政策。可為什麼這些政策措施卻不太管用,開發商手上的地越來越多呢?
根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釋出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09年三季度末,十大房地產企業的土地儲備規模超過3億平方米。其中,恒大地產以5 1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量位居榜首,碧桂園和雅居樂分別以4 360萬平方米、2 950萬平方米分獲第二和第三位。
根據對12個城市的土地調研結果表明,自2003年以來,40家知名地產商在土地公開市場獲取270幅地塊,但至今有半數閒置。有資料顯示,中國9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土地儲備最高是151年,最低是20年。這說明,目前供應到市場的大量的土地被這些開發商囤在手中了。
第三個方面,究竟是什麼讓開發商遊走在土地市場和資本市場中間,不亦樂乎?而且這些開發商絕大多數都是上市公司。你說為什麼這些上市公司手中已經有了那麼多地,還拼命拿地呢?因為他們的錢來得容易啊。如果土地儲備的量大,上市的時候,市值就會大,如果土地儲備的量大,上完市的時候,可以增發,增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