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多找個鄉下泥腿子嫁了。嫁給秀才公?做夢吧!!
最叫她想不通的是,她明明是為了大家好,怎麼就那麼多人責怪她呢?
試想想,周芸芸嫁給了孟秀才,那她就是秀才娘子了。孟秀才娶了周芸芸,不等於是娶進了個金娃娃嗎?想也知道周家阿奶一定會給很多陪嫁的。而且,一旦周家和孟家成了兒女親家,她的三山子不就可以繼續進學了?先生哪裡有姐夫親近,一旦成了親戚,還怕孟秀才不盡心盡力的教導?
到時候,等她的三山子先考上秀才,再考上狀元,當上大官,娶了書香門第的好姑娘,那她……不止她,整個周家都可以跟著享福了。
——哪哪兒都好的事兒,怎麼就沒人理解她呢?!
不管怎麼說,她還是堅信自己最初的夢想。既然孟秀才不在家,她待在人家門口也沒啥意義,最主要的是,她猛的醒悟到,自己是不能跟孟秀才為敵的,要不然回頭他不願意再教導三山子,咋辦?哪怕孟秀才真向周家阿奶討了銀子,她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媳婦不好管。其實,只要想想將來,這麼點兒也不用太放在心上的。
才這般安慰著自己,周家大伯孃正琢磨著是繼續回周家鬧著要留下,還是去隔壁楊柳村的孃家再擠幾日,就看到久違了的妯娌李氏。
……
李氏當年被周家休棄後,在孃家人的安排下,很快就再次發嫁了。
雖說年歲已經不小了,又嫁過人生過孩子,可因著對方也不是什麼好貨色,兩家很快就達成了一致,對方以兩鬥米下聘,李氏孤身一人什麼都沒帶,徑自跟人走了。
對方是個年過五旬的屠夫,結髮妻子早幾年就沒了,倒是留下了五個兒子。不過,這五個兒子都不用李氏操心,因為年歲最小的那個,也不過比李氏小了兩三歲而已。事實上,李氏嫁過去的時候,看到的不單有她未來的相公,還有五個兒子五個兒媳,並一群孫子孫女。
儘管早已知曉了真相,李氏還是覺得有些暈眩。早幾個月前她還是周家的年輕媳婦兒,膝下就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結果幾個月之後,她就有了一堆的兒孫……
話雖如此,她還是很快就接受了這個現實,只因在新的家裡,她的日子很是逍遙。活兒都有兒媳來幹,孫子孫女也無需她來操心,她每日裡都無所事事,這屋轉轉那屋瞧瞧,連自個兒的針線活兒也可以拿去叫兒媳幫忙做,小日子過得別提有多舒心自在了,就連吃食也比周家要好。
可惜,舒坦的日子沒過多久,隨著自個兒男人年歲愈發大了,能攬到的活計也愈發少了。尤其離家最近的楊樹村這邊原就有個屠夫的,他們家是外來戶,人家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楊樹村的,人脈自是比不得。
最叫她生氣的是,周家開始大量的養豬,可每年殺豬時,都喜歡叫村裡的屠夫,而非請她男人和兒子。也因著屠夫生意不好做,他們家只能向人賃了地,想著多少也能添些進項。
到如今,她家裡的日子不能說差,卻也稱不上有多好。尤其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多,一天到晚的吵鬧不休,偏生家境日漸窘迫,漸漸的就沒錢買好吃好喝的了,起碼沒法隔三差五的吃一回肉了。
……
說來也是湊巧,那日李氏想著自己好歹也在村子裡頭待了好些年,琢磨著要不去瞧瞧誰家的豬快殺了,哪怕不是為了賺錢,屠夫在殺完豬以後也能得主家感謝,多拿一些肉或者豬下水回去。
結果,生意是沒尋到,倒是叫她看到了昔日的大嫂。
周家大伯孃說起來真是不聰明,加上當時又頗有些心神恍惚的,被李氏幾句話下去立馬掉了底,恍恍惚惚之間就被她騙回了她夫家。
等到了三河成親這一日,李氏直接將人往周家拖,美其名曰,想看看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實則不過是想瞅瞅有沒有便宜可佔。到了之後才發現,周家果真如同旁人所言那般富得流油,單是喜宴就這麼奢侈,回頭她可得好生跟親兒子親閨女聊一聊。
“走了!趕緊走了!吃什麼吃,你咋這麼能吃呢?走走走!”周家大伯孃遠遠的瞧見周芸芸走了過來,只一臉的懊悔。
方才,她是想著趕緊將事情了結了,想著周芸芸是姑娘家臉皮薄,相對來說應該會比較同情被休棄的親孃,這才拉著她想叫她喚李氏一聲娘,想來李氏滿意了就會趕緊走了上校追妻。結果她卻是想岔了,李氏壓根就連個眼皮都沒抬,明擺著就是一副管周芸芸去死的態度。
直到那一刻,周家大伯孃才暗自叫糟。
同樣都是當孃的,還都是一樣不在乎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