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大臣們決定動真格的了。他們認為,皇帝如此荒嬉,主要是由於身邊太監們的引誘和縱容。這些太監為了討皇帝歡心,日夜不斷給皇帝出歪主意,千萬百計為皇帝發明嬉戲的花樣,其中最有名的是八個人,號稱“八虎”。
正德元年八月,內閣三大臣會同九卿上了一道嚴厲的奏摺:
臣等伏睹近日朝政日非,號令失當。
中外皆言太監馬永成、谷大用、張永、羅祥、魏彬、丘聚、劉瑾、高鳳等,號為八虎,造作巧偽,淫蕩上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陳於前。乃至引萬乘之尊與宮外人交往,不顧禮體,日遊不足,繼之以夜。遂使天道失序,地氣不寧,雷異星變,桃李秋華,恐非吉兆。……伏望陛下奮乾綱,割私愛,上告兩宮,下諭百僚,明正典刑,潛消禍亂之階,永保靈長之祚。
正德:不願做皇帝的人(7)
讀罷這份奏摺,朱厚照的心沉了下去,臉上的稚氣被愁雲驅走。這是他登極以來遇到的最嚴峻的挑戰。他知道事態的嚴重:這封奏摺是內閣三大臣會同九卿所上,代表了全體朝臣的意志,如果他不同意,那就是與全體朝臣為敵。可是,殺掉八個最親近的太監,於情於理都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這八個人,幾乎可以說是他的親人。
在朱厚照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日理萬機,幾乎沒有時間分給兒子。按照明代貴族傳統,皇后對他的“撫養”不過是偶爾來看視一下,每天賜他幾樣食物。真正和太子朝夕相伴耳鬢廝磨的是太監。伺候太子的太監是百裡挑一的。他們有著超出一般人的機靈乖巧,有眼色,會來事。他們對太子忠心耿耿,一往情深,事事從太子角度考慮,極盡體貼關愛之能事。太子不高興,他們比誰都著急;太子開心,他們比太子還開心。能分到太子身邊,是他們三世修來的運氣,和太子爺建立起親密的感情是他們切身利益所在。
日久天長,他們和太子建立了亦主亦僕、亦親亦友的關係,這種關係甚至比血緣關係還要緊密無間。朱厚照有什麼心裡話,不和自己的父母說,卻會對身邊太監們說。太監們也早摸透了他的脾氣性格,他們和太子在一起,經常沒上沒下,沒大沒小。他們不懂遊戲會破壞“聖德”,影響“聖學”,危及“天理人心”,甚至危及大明王朝的安全。他們的任務是讓太子活得舒服,玩得開心。“八虎”個個是哄孩子的好手,他們可以弄來各式各樣新奇好玩的玩具,可以發明種種新的遊戲,他們有的是騎馬射獵的好手,有的是蹴球下棋的行家。有的人擅講評書,有的人會唱鼓詞。他們挖空心思,變著花樣的目的只是要贏得太子的好感,博得太子一笑。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朱厚照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讓他殺掉“八虎”,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更為重要的是,他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太監的偏見不以為然。在人們的普遍觀念裡,太監沒好人。似乎人一閹割,立刻就從正常人變成了惡魔。但在朱厚照的生命經驗裡,太監也是人,他們天性中的善良、忠誠和熱情不比尋常人多,也不比尋常人少。在歷史故事中,太監從來都是負面角色,似乎太監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處心積慮要禍國殃民。朱厚照卻絕不這樣看。他認為,絕大多數太監對皇室成員是忠心耿耿,百依百順的,就如同聽話的狗。如果說出現什麼錯誤,那也是主人的錯誤指令導致的,與狗何干?每聽到大臣們進言太監禍國,他都要反駁:“天下事難道都是叫太監壞的?那文官裡我看十個也有四五個是壞事的。”
不過,他知道自己講理講不過這些文官。一個是他知識沒有他們淵博,表達能力不如他們,再一個他深知這些人都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主兒,認死理兒,有理也跟他們講不清。
這道奏摺在宮中留了好幾天。據明朝稗史記載,朱厚照在這幾天的時間裡茶飯不思。經過反覆思量,他決定向大臣們讓步。大臣們的力量太強大了,他們是一個整體,而他孤身一人。他無法想象自己站在全體朝臣的對立面。剛剛坐上皇位的他對政治這架複雜的機器還一頭霧水,國家大政的運轉全靠這些文臣。同時,他也知道社會輿論站在文臣們一邊,確實自己這一陣玩得太瘋了。如果他拒不改正,就會把自己置於“昏君”的位置,受到天下人的一致指責。痛定思痛,為了大局,他咬著牙有生以來第一次向他人屈服。他基本接受了大臣們的意見,只不過把對這些太監的處分由殺掉改為發往南京宮中閒住。這已經是他的極限,讓他殺掉這幾個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決心從此以後殺殺自己的性子,好好上班,多看看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