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曾國藩不和,彭蘊章更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這些人不在臺上,對曾國藩當然是好事。。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七章 脫胎換骨(3)
1860年6月李秀成攻克蘇州,形勢對於清廷變得越來越不利,朝廷不得不打曾國藩和湘軍這張牌了——一個好訊息傳來——6月8日,朝廷著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令統率所部兵勇,取道皖南,恢復東南。8月上旬,朝廷實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並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水陸各軍均歸節制;又將楊嶽斌、彭玉麟統率的湘軍水師撥歸曾國藩節制調遣。
接到上諭的那一刻,曾國藩長吁一口氣,終於感到揚眉吐氣了。曾國藩得到的,不僅僅只是官位,更重要的,還是承認。從一開始組建湘軍起,曾國藩就一直在不信任甚至打壓中度過。或許朝廷清楚地知道,曾國藩之所以挺身而出,只是為了維護漢民族數千年的文化道統,對於滿族的朝廷,並不是油然於心。曾國藩感到欣慰的是,朝廷此番決定,對湘軍各方的情形有利,尤其是那些抗戰的兄弟們,會因此有些名分,對於今後的前程,也會有利一些。身處兩江總督的位置,曾國藩擔心的一點是,太平軍在蘇南一帶勢頭正旺,力量倍增,此時讓他督辦江南軍務,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在家信當中,曾國藩流露出自己的情緒:擔當此重任,深感害怕,最擔心的是跟前任一樣,遭受失敗,讓自己的家人蒙羞。這樣的事,真不知是禍還是福,只有自己辛勤地做事吧,以報效朝廷。
有一個小插曲,足以說明曾國藩的做人準則——曾國藩接到上諭後,幕僚提醒說,在任命過程中,新上任的軍機大臣肅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因為肅順的舉薦,咸豐才下決心讓曾國藩擔當兩江總督的。建議曾國藩給肅順寫一封感謝信,這樣對曾國藩以後的升遷也有好處。曾國藩考慮一番後,沒有寫這封信,他覺得自己擔任兩江總督是朝廷的任命,不是哪一個人的原因,如果硬要歸功某一個人的話,就把是非搞顛倒了。曾國藩只是給皇上上了一個摺子,以謝龍恩。等到咸豐去世,慈禧聯合慈安以及咸豐的兩個弟弟發動宮廷政變,殺掉肅順之後,在肅順家找到一個密封的大箱子,裡面裝的都是全國各地的命官給肅順的效忠信,幾乎所有人的都有,唯獨沒有曾國藩的。這一下,也讓慈禧對曾國藩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確認曾國藩是忠於朝廷的大臣,也敢用曾國藩了。一次陰差陽錯的經歷,足以說明曾國藩的處事原則和處事方法。
應該說,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不僅僅是曾國藩個人的轉折點,也是戰爭的一個轉折點,甚至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關鍵點。正是滿族君主政體和漢族上層分子中的領袖人物融為一體所造就的強大保守聯盟,才使得這個腐朽的王朝苟延到二十世紀。同時傳來的好訊息是:朝廷同意了曾國藩的請求,在全國推廣厘金制度。這一件事,讓曾國藩非常高興。這樣,湘軍的軍事供給就有了很大的保障,最起碼,會比以前的狀況改善很多。晚清的厘金制度,是1853年幫辦江北大營的刑部侍郎雷以創議的,其辦法是,在鹽、土藥、洋藥以及百貨中徵收百分之一的厘金,用於地方庫銀,這一部分,主要作為地方政府承擔的軍餉。1856年,曾國藩曾與湖南巡撫駱秉章達成協議:湖南的大部分厘金被指定作湘軍經費之用。曾國藩重新出山之後,曾經力爭為整個江西的厘金另外開闢一個不受省布政使控制的特別官署,這樣,便繞開正式的財政機構,將這一部分錢財直接用於湘軍的供給上。但這個渠道一直通行不暢。現在,朝廷正式同意了這一項措施,這意味著從此之後,湘軍軍費有了重要保證。曾國藩如釋重負,自己這麼多年牽扯精力最多的,就是湘軍的供給。
第七章 脫胎換骨(4)
1860年7月3日,滂沱大雨中,曾國藩按照朝廷的旨意,從宿松開往皖南。28日,到達徽州祁門縣。祁門是安徽最南部的一個縣,跟江西景德鎮交界,是南京和南昌之間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是湘軍和太平軍的重要糧道。曾國藩把自己的大營設在縣城敦仁里弄堂的洪家大院裡,這座大屋建於清代中期,原為一洪姓大茶商的私宅,坐北朝南,由承恩堂、養心齋、承澤堂、思補齋四部分組成,房房相連,屋屋相通,是駐紮軍隊的理想之地。曾國藩在洪家大屋巡視了一番後,決定將行轅設定在後花廳之中。然後吩咐筆墨伺候,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讓人貼在柱子上:
雖賢哲難免過差,原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脩名立,乃盡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