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來,空了好多地方。
也就是簡單的“春、中、日、萬、生”等會寫。其他的就都是暫時空著的。
蘇昭寧逗南敏行:“這是什麼?”
“我還小。”南敏行一本正經地強調道。他伸出手,對蘇昭寧道,“把書給我。我對著抄一遍。”
“多寫幾遍,就總會寫的。”南敏行接過書後,果真在宣紙上寫了一遍後,又繼續寫起第二遍來。
直到寫完三遍,那些陌生的字也稍微有些形狀出來,他才停下筆。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葵是什麼我不太瞭解,但應該是青色的吧,長在園子裡。就跟在後花園裡一樣。朝露,我聽過,泡茶喝的。待,是等待,日是太陽。晞是什麼?”南敏行抬起頭問蘇昭寧。
“晞可指破曉,也可指幹、乾燥。”蘇昭寧解釋道。
南敏行重新唸了一遍第一句話,解釋道:“青色的葵在園子裡,泡茶的水被太陽曬乾了。”
“對吧?”南敏行期待地看向蘇昭寧。
蘇昭寧耐心同他解釋:“這朝露可以用來泡茶,但並不是說就是泡茶的水。朝露是指早晨的露水。一夜過後,你在花瓣或者草片上都能看到這種露水。”
南敏行點了點頭,自己又按著那第一句詩逐字逐句地讀了一遍。
他讀完古詩,又用自己的話解釋了一遍這一句詩,然後再讀下一句。
這認真的模樣,完全不似一個兩歲多的孩童。
這孩子,不是南懷信的。
蘇昭寧已經很肯定了。
此子聰慧如斯,除了天資出眾的緣故,也一定離不開耐心的教導。如果此子真是南懷信的孩子,那麼既已這般細緻教導,又豈會漏下孩子祖母最愛的這本《樂府集》?
再說,這個年紀,用《樂府集》做啟蒙本就很合適。畢竟既可以詩誦之,也可以歌唱之。
蘇昭寧輕輕地哼唱起這第一首詩。
這一首樂府詩,早已被吟唱過。所以它的曲調便有幾分固定。
南敏行跟著哼了幾句,很快就掌握了。
他唱了一遍,開心地看向蘇昭寧,問道:“娘,我唱的對不對?”
“很對,敏行真聰明。”蘇昭寧毫不吝惜讚賞。
南敏行的小尾巴都要翹起來了一般:“那當然,嬤嬤總說我是這世上最聰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