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投擲手榴彈,在我團密集的火力攔阻下,他們成百上千地倒地而死……”
李奇微滿意地聽著弗里曼的報告,彷彿不經意地聳了聳雙肩,臉上露出笑容。
“弗里曼上校,我應該感謝你和你的團隊的英勇戰鬥,你們死守砥平裡的成功,作為一個極好的戰例,將對我們今後的作戰行動產生重要的影響,它的意義並不亞於仁川登陸……我在想,今後面對中共軍隊的包圍和進攻,我們完全可以憑藉火力的優勢而據守一點,只要堅守到天明,我們就可以藉助飛機的轟炸和裝甲縱隊的突破來粉碎敵人的圍攻……上帝在幫助我們,中共軍隊的武器裝備太差了……”
李奇微在弗里曼等人的引導下,跨過稻田,走上一處丘陵地的塹壕,這時候,他們停住了腳步,看到在激戰過的陣地前,橫陳豎臥著一大片中共士兵的屍體,大約有數百具。
“這是尚未來得及掩埋的一部分,”弗里曼上校告訴李奇微,又補充說,“戰鬥結束後,下了一場大雪,把中共士兵許多屍體掩埋了,據各營統計,倒在我團陣地前面的敵人屍體有兩千多具……”
“在東京的時候,麥克阿瑟將軍告訴我,中共士兵拿生命不當一回事,看來果真如此,這些中國人跨過自己夥伴的屍體,不斷地撲向我們的火網,這種勇敢精神值得任何軍人為之欽佩……但是戰爭就是你死我活……”李奇微望著地上的屍體,躊躇滿志的說,“我正在計劃發起另一次攻擊,讓敵軍付出更大的代價,這次攻擊作戰的代號叫做‘屠夫行動’……說起來好笑,當我把‘屠夫行動’的代號通知五角大樓之後,喬·柯林斯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屠夫’一詞肯定會給公眾造成一種不舒服的印象,這可能是團為共和黨指控杜魯門政府在朝鮮的目的就是屠殺中國人,為此,美軍也會付出重大傷亡。我簡直不明白,戰爭就是意味著殺人,對這一點還能有什麼異議嗎,他媽的真讓入覺得好笑。軍人應當按軍人的法則行事棗我決心已定:‘屠夫行動’,立即開始!”
讓麥克阿瑟感到意外的是,第八集團經過李奇微的整頓,採取了一種穩紮穩打、齊頭並進的戰術,將戰線從朝鮮半島的三十七度線附近逐漸又向北推了回去。戰場上形勢的好轉,卻讓麥克阿瑟落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不久前,他還一再渲染朝鮮戰場的嚴重局勢,給華盛頓當局施加壓力,聲言如果不立即採納他的擴大朝鮮戰爭的計劃,第八集團軍將面臨覆滅的危險。然而自李奇微指揮第八集團軍從一月中旬開始發動進攻以來,他曾經預言的那種全軍覆滅的危險似乎並不存在了,這一點讓麥克阿瑟的面子多少感到些難堪。不過,麥克阿瑟對李奇微的這種消耗戰的方針並不放在眼裡,輕蔑地稱之為:一場拉手風琴式的戰爭,嘲笑這種作戰的公式是:前進,直到我們的補給線拉長,然後在敵方的進攻下後退,直到敵方的補給線拉得過長棗如此進進退退。儘管麥克阿瑟這樣說,但戰局的好轉卻是顯而易見的。於是,麥克阿瑟不動聲色地將這一切歸於自己的名下,難道不是自己首先提名由李奇微接替陣亡的沃克出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的嗎?難道李奇微的進攻計劃不是經他麥克阿瑟批准的嗎?毫無疑問,在麥克阿瑟的努力下,朝鮮戰場的嚴重局勢開始一天天轉好,既然如此,他的更大的雄心勃勃的戰略計劃為什麼還不被五角大樓採納呢?
於是,二月十一日,麥克阿瑟給華盛頓發去一個新的取勝計劃。他斷言,實現這個計劃,就將有效地肅清朝鮮半島上的敵人。根據他的設想,此計劃將分三個步驟執行:
一、對北朝鮮境內敵人後方的全部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以造成混亂和動盪不安,切斷公路和鐵路交通;
二、採取有效措施,制止敵增援部隊跨過鴨綠江。如果仍然禁止轟炸鴨綠江和對岸地區,應在敵人的主要運輸線上佈設放射性廢料,以切斷北朝鮮和滿洲的聯絡;
三、在北朝鮮東西海岸上端實施兩棲和空降部隊登陸,對敵人實行大包抄。那時他們要不然餓死、要不然就投降。
儘管華盛頓當局對他的取勝計戈何能依舊不予採納,但這並不能動搖他在朝鮮戰場徹底取勝的勃勃野心,相反,戰場局勢的改觀,更加刺激了他的這種野心:如果第八集團軍繼續打下去,為什麼不能橫掃朝鮮半島打到鴨綠江邊呢?假如戰場上咱們可能取勝,而政府首腦們卻裹足不前,那在公眾面前的形象究竟是誰更光彩些呢?是杜魯門、艾奇遜和馬歇爾光彩呢?還是他麥克阿瑟?
應當乘熱打鐵,乘勝前進!應當利用各種方式給政府施加壓力!
從一月底第八集團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