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癥結是:朝鮮戰爭能不能速勝?問題能不能儘快解決?彭德懷經過反覆慎重考慮,於十二月十九日給毛澤東發去如下電報:
毛主席:
……兩次大勝後,朝鮮黨政軍民情緒與中國志願軍的影響大為提高,速勝盲目樂觀情緒也在各方面生漲。蘇大使說:美軍將速逃,要我軍速進。這種意見,不僅是蘇使意見而是朝黨中央多數同志要求。據我看朝鮮戰爭仍是相當長期的艱苦的,敵人由進攻轉入防禦,戰線縮短,兵力集中,正面狹小自然加強了縱深,對聯合兵種作戰有利,美偽軍士氣雖然較前低落,現還有廿六萬左右兵力。政治上敵馬上放棄朝鮮,對於帝國主義陣營說來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國這樣做,如再吃一兩個敗仗,再被消滅兩三個師,可能退守幾個橋頭陣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會馬上全部撤出朝鮮。我軍目前仍應採取穩進,對現在十三兵團使用上不要太傷害元氣。目前雖未到頂點,但從疲勞上(兩個月不能安全休息)物資不能及時補給,氣候寒冷,是值得嚴重注意的。現在開始戰役接敵運動,此役除運輸困難,氣候寒冷,相當疲勞外,特別是由山地運動戰轉為對陣地攻堅戰(三八線原有相當永久工事)沒
有進行很好的普遍的教育。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我八日給你的報告中提到暫不越三八線作戰,充分準備來年開春再戰,得十三日覆電後現已遵示越三八線作戰,如無異外變故,打敗仗是不會有的,攻擊受阻或勝利不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為避免意外過失擬集中四個軍(五十軍、六十六軍在兩翼牽制敵人)首先殲滅偽一師後相機打偽六師,如果戰役發展順利時再打春川之偽三軍團,如不順暢即適時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線亦須看當時具體情況再行決定……
兩天後,彭德懷即收到了毛澤東的回電,贊同他在上述電報中做出的分析。怎麼會不贊同呢?以前彭德懷提出第三次戰役暫不越三八線作戰,為什麼暫不越三八線?電報中對此原因一一說明。即便如此,接毛澤東指示後,還是“遵示越三八線作戰”,儘管這種態度有些勉強。至於彭德懷電報中提出的“速勝盲目樂觀情緒”,那當然是錯誤的,一定應當作長期的打算,速勝只是一種願望,問題是誰承認要速勝誰就要給速勝打保票。誰敢打保票?但是隻有儘快打過三八線,拿下漢城,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給敵人施加軍事上的巨大壓力,才能促成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的矛盾激化,有可能使朝鮮問題較快解決。而停止於三八以北休整,顯然是敵人求之不得的。因此,毛澤東在回電中,贊同彭德懷對敵情的估計,同時又一次強調:“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線在人們中存在的舊印象進行其政治宣傳,並企圖誘我停戰。故我軍此時越三八線再打一仗然後休整是必要的。”
好啦,既然政治上需要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那麼當然就談儘快準備,儘快動手。然而,各部隊的開進和籌糧卻耗去了一天又一天的時間。這期間,毛澤東又主張改變過去讓朝鮮人民軍二、五軍團深入敵人後方進行牽制擾亂的任務,針對敵人在三八線和三七線之間構築陣地防禦的部署,決定打一仗後,讓我軍後撤幾十公里,以使敵人恢復防線,便於來年春季殲敵。這又讓彭德懷大惑不解:難道動用許多力量攻佔了三八線,之後再讓出?既然如此,就不該讓兩個多月沒有休息的部隊去強攻敵陣。既然攻下了,就應該佔領之,何況三八線附近山川交錯,是良好的防禦地帶?不行,應該再次向毛主席提出自己的異議。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彭德懷給毛澤東拍電報指出:“……此役,在部隊中動員,強調越過三八線的政治意義(實際上政治意義不大),佔領三八線後又不要三八線,還須作一番解釋。我意即已佔領了,如無其他特別原因,就佔領之,不去威脅漢城,讓敵佔領。如敵象平壤一樣自動放棄,即令人民軍一軍團前往佔領……”
電報拍發了,彭德懷隱隱有些擔心,一種突如其來的念頭襲上他的腦際:你彭德懷是怎麼搞的?你提出暫不越三八線作戰,我反覆對你說,必須越過三八線作戰;你說部隊應該在三八線以北休整,反對速進;我還是說必須越過三八線作戰;現在我提出此役結束後,退到三八線以北休整,讓敵佔三八線,以便我們春季殲敵,你卻又提出佔領三八線……
彭德懷一邊在地圖上觀看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一邊思索著這一階段與毛澤東的電報來往……現在我軍各部隊已進入預定出擊位置,戰役攻擊即將打響,而毛澤東對他二十八日晚的電報究竟怎麼看?
這天上午,彭德懷收到了毛澤東的回電。
彭德懷同志並告高崗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