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影響力 縣鄉一級,比較實,可協調私家小事 省市一級,非常虛,人走茶涼
10 成長性 提幹難,有機會;發財難,沒機會 能上能下,不可靠;發財難,機會小
11 辛苦程度 比較輕鬆 非常辛苦
12 心理壓力 一般 非常大
13 自由度 一般 不自由
14 公費學習 有 無
15 相互學習 多 少
16 財務心態 拮据節儉(欠賬) 相對寬裕(有積累了)
17 消費水平 中下等(欠賬) 中等(有積累了)
18 知識積累 有一定積累,比同齡同事強 豐富積累,比同齡領導幹部高出一籌
19 比較價值 比同齡一般機關幹部狀況差,比同齡企業職工好,有前途。 與同齡一般機關幹部相當,與同齡機關領導幹部差得懸遠,沒有前景。
20 自我評價 前期命途多舛,但後期機會臨門。不該辭公職。 聰明人說我虧大了,迂腐者說我有得有失。
從表上可以看出:當你為了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生追求去工作,去打拼,不管在黨政機關,還是在私營企業都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私營企業會發揮得更好一些,但短暫;黨政機關發揮有限,但持久。
所以理想主義者不妨到私營企業“操一把”,但建議不要辭職。
就個人命運而言,應該留在黨政機關等待時機,正常情況下,獲得一官半職,晚年無憂。而追求所謂人生理想客觀上使自己走上了終生受累的不歸路。
所以現實主義者建議不要離開機關冒然到私營企業打工。
當然,不管是黨政機關,還是私營企業都有一個怎麼對待幹部的問題:
一、黨政機關解決好自由平等競爭問題,解決不好,還會有人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去追求“政治理想”;就像當年上海知識分子衝破重重關卡、冒著生命危險,到延安追求他們的理想一樣。
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和“一根筋”知識分子都把人生理想當成自己的心靈歸宿,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去嘗試,去追求,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我為追求理想無非丟掉了可能有的官位,可能有的前途,可能有的衣食無憂,但畢竟離丟掉生命還遠得很。所以,我對我的理想追求是比較滿意的,人生幾十年能為理想活一回——足矣!
就收入、前程而言,連我這樣的人也在後悔離開黨政機關,可想而知,“官”是有人當的,“官”們是不會輕易下海的,但未必是最優秀的人。所以根本的問題還是解決“自由平等競爭”,所謂“官場”積弊太久、太多,有人說已經形成“醬缸文化”,加之從來沒有真正解決好的“大鍋飯”問題,“責任自負”問題。最近幾年有好轉,特別是“三聚氰胺”的處理盯上人頭了,令人欣喜。
1980年代我遇到兩個黨的領導幹部說“與他無關”,後來若干年也沒見當“官”會整來“籠”起。當成“新聞”宣傳的也見得不多。比如大興安嶺火災把一個林業部部長搞“下課”,還有“非典”衛生部部長脫不了手,算是老大“冒火”了。但需要冒火才會追究責任,難免讓“官”們心存僥倖,所以沒什麼震懾力。
如果有一天能把“規矩”立起來,並人盯人、組織盯組織那樣動起來,恐怕當官的“幾爺子”就虛火了。
我知道,現在的當家人腦袋裡框框比較多,稍不注意可能碰線,而碰線解釋起來相當複雜。僅“各人管好各人的人,各人看好各人的門”這個“規矩”,扯伸展的時候都很少。
1980年代以來我不知給多少領導說:問題出在“集體負責”。
領導說:“集體負責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那裡可能修改呢?”
我說:“集體負責也可以細化嘛。比如常委負責制,再比如幾大班子、職能部門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非全域性問題、重大問題各幹各的,那個觸電那個傷亡,要你那個集體負什麼責。你把大事小事都拽在自己手裡,說是集體負責,還不如說你想個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負責完呢?”
領導說:“那怎麼辦?老大嘛,他想把事情全部拽到自己手裡,你有什麼辦法,人家可以各個擊破,最後還不是人家個人說了算。你跑了那麼多地方,你看到那個二把手、三把手負過什麼責,反正沒有多大權力,也不會輕易承擔責任。”
“說了半天還是老大的問題噻,那不追究老大追那個。”我說。
“你看到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