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兇險。禿髮樹機能號稱擁兵十萬,且全部為機動能力強大的騎兵,大將軍僅以步兵應之,無論兵力還是戰力上,都弱於對方,恐怕難以應付鮮卑人的騎兵衝擊。”
對付鮮卑騎兵。最有效的辦法還是以騎制騎,用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騎兵來對付鮮卑騎兵,還是略佔上風的。蜀軍的虎騎營是最先完成裝備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騎兵部隊,後來很快地這些裝備就已經普及到了整個的蜀軍之中,就連姚弋康的三萬羌騎,達到裝備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標準的,也已經超過了四成,如果不是急著出兵,相信在很短的時間內。羌人騎兵完全可以全部裝備上新式馬具。
在一線峽戰鬥結束之後,劉胤發現鮮卑騎兵的馬具似乎有了一些改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雙邊馬鐙,但與蜀軍金屬打造的雙邊馬鐙相比,鮮卑騎兵的馬鐙則要簡陋的多,只不過是用牛皮繩索繫著一塊不太寬的木板,左右兩邊各有一塊。
劉胤也不能確定鮮卑人是否偷了他的創意,畢竟那個時代訊息閉塞。劉胤的騎兵又沒有同鮮卑人交手的紀錄,而鮮卑人所謂的“馬鐙”與自己創造的馬鐙有著天壤之別。如果一不定要說兩者有相似之處,那也只有相對於單邊馬鐙而言,技術上的一個全新的突破。
或許這也是鮮卑人自己的發明創造,畢竟在真正的歷史之中,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出現,是在五胡十六國的後期。由鮮卑人創造出來,正是由於有著這樣的騎兵,由鮮卑拓跋氏創立的北魏一統了北方,結束了五胡亂戰的歷史。
劉胤不清楚河西鮮卑和拓跋鮮卑之間有什麼關係,但毫無疑問。河西鮮卑拿著這些馬鐙,實力完全可以上一個新臺階,儘管與蜀軍的馬鐙相比,簡陋了許多。
此次到洛陽,劉胤已經看到魏軍騎兵在大規模地仿製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從樣式的設計和打造工藝上來看,幾乎和蜀軍裝備的馬具沒有什麼兩樣,可以預見的是,魏軍騎兵的戰鬥力將會成倍地提高,將來在魏軍中原決戰的舞臺上,絕對不會再出現那種騎兵對戰一邊倒的局面。
眾將都勸劉胤放棄後兵分兩路的打算,兵分兩路乃是兵家大忌,無論古今兵法都講究一個集中優勢兵力殲敵的用兵之道,尤其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分兵更是最大的忌諱。
劉胤從容不迫地道:“我意已決,無復再言。諸位就請放心吧,步兵雖然難敵於騎兵,但我早已思量好了破敵之策,這一點諸位就不必擔心了。此次騎兵軍團迂迴包抄河西鮮卑的老巢,務必要全取其功才是,能不能此役解決掉禿髮樹機能,還涼州一個安寧之境,就得仰仗羅將軍和姚賢弟了。”
眾將見劉胤主意已定,也就不好再勸了,預設了這一事實,但諸將的心頭還是充滿著疑惑,不知劉胤如何才能以二萬五千的步兵,來迎戰兇悍且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鮮卑騎兵。
接下來,劉胤在金城郡的枝陽休整了一段時間,連續地強行軍和作戰之後,蜀羌聯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疲憊之狀,短暫的休整有助於恢復士兵的體能和鬥志,同時劉胤也在金城開始儲備大宗的糧草輜重物資,和禿髮樹機能的較量,這才是剛剛正式地開始。
最先離開枝陽的,是羅憲和姚弋康率領的騎兵軍團,合計四萬餘騎,他們的行軍路線將避開河西大道,沿著黃河北上,進入大漠深處。
尋找鮮卑人的老巢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且不說鮮卑人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就所有固定的住所,在茫茫大漠之中,想要尋找到絕非易事。
不過正如劉胤所說的,是機會也是挑戰,禿髮樹機能的主力部隊在涼州製造叛亂,後方必定會一片空虛,這絕對是最好消滅河西鮮卑的機會了。
帶著足夠多的糧草物質甚至是水,騎兵軍團踏上了茫茫之旅,古道黃塵之中,再龐大的的軍隊也不過是塵埃砂礫,很快地就被風沙所覆蓋,就連他們剛剛留下的足印,也很快變得湮滅無聞了。(未完待續。)
第616章 偏廂車
蜀軍在金城駐紮之時,金城的局勢還是相當的平靜,就連先前滋擾金城的小股鮮卑騎兵此刻都已經是悄然撤退了,畢竟劉胤在一線峽全殲鮮卑兩萬人的戰績讓鮮卑人為之震驚,禿髮樹機能坐視西平失守也不敢再輕舉妄動了,所以金城一帶倒是平靜如常。
與之相反的是涼州一帶戰火連天,僅僅在武威,鮮卑人就投入了相當規模的兵力,妄圖拿下姑臧,涼州刺史徐武拼死而戰,姑臧形勢芨芨可危。
在枝陽停留的時候,劉胤當在也沒有歇著,禿髮樹機能為禍涼州十年,連續地斬殺了晉國四位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