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荊州的安全,永安城也是必須要保住的。
施績鐵了心地來守,加上吳國集中了數萬的人馬,此刻的永安,可比羅憲任永安都督時堅固的多,姜維就算本事再大,想要拿下,也絕非易事。(未完待續。)
第856章 遷都之爭
ps:稍後更正………………………………………………………………………………………………………………………………………………………………………………………………………原本白皙的膚色也已經變成了古銅色,面板也粗糙了不少,很顯然,這三年來,劉胤也吃了不少的苦,開疆拓土遠比想象之中難的多,遠不是指點江山運籌帷幄,談笑間強虜就可以灰飛煙滅的。
劉諶感慨地道:“文宣,這三年來,你可吃了不少的苦吧,三年打下三個郡,縱是白起重生,韓信再世,也不遑多讓。”
劉胤淡然地一笑道:“還好吧。五哥,益州那邊情況如何?”
劉諶奇道:“文宣,這一見面你不談三年的攻伐之果,不談關中之事,為何獨問益州之事?”
劉胤笑道:“攻伐之事也沒什麼好談的,戰果不都擺在這兒的嗎?關中有你鎮守,我是一百二十個放心。天子聖駕在益州,三年音訊皆無,不知陛下安否,甚是掛念,故而先行詢之。”
“文宣征戰在外,尚能常思陛下,父皇聞之,定然心喜。如今父皇及朝廷已經遷回蜀中,暫都雒城。你也知道當年遷都南中之時,成都已經是付之一炬,成為了一片焦土,而蜀中戰亂方息,朝廷也暫時無力重建成都,只能暫時遷都到雒城,以為權宜之計。”劉諶說道。
劉胤道:“前幾年陛下不是有意要遷都長安的嗎,還專門派杜弼前來視察過,此次從南中遷回蜀中,為何要選擇在雒城立都,雒城不過是一個小城,無論從那方面來講都不適合做為都城。長安乃前漢之都,宮室具備,按規模比成都還大上不少,若稍加修繕,便可入住,如今天下之勢已然大變,關中周圍的隱患已然消除,遷都長安便可坐望天下,再合適不過了。”
劉諶輕嘆了一聲,道:“我也正有此意,特地還曾上表給父皇,可惜卻是石沉大海,也沒有得到回覆。後來我和張大人的來往書信之中,才略知一二。原來,遷都到雒城是姜大將軍的意思,姜大將軍認為,益州乃季漢的根本,未可輕棄,如今關中雖得,但強敵未滅,一旦遷都到長安,若無法久守,必然得遷回蜀中,一來一往之間,勞民傷財不說,對民心士氣的打擊恐怕也是極大的,故而暫都雒城,待重修成都之後,再恢復到舊都。”
劉胤皺了皺眉頭,重修成都?開玩笑,那麼浩大的工程豈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工的,以目前蜀漢的國力財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起重修成都這麼浩大的開支,姜維將朝廷留在蜀中,恐怕是另有深意。
“如今蜀中戰局如何了?”劉胤這幾年連關中的情形都一無所知,對蜀中的情況更是兩眼一摸黑,蜀中的戰局發展到什麼程度,劉胤還是相當地關心的。
劉諶對蜀中的情況到是知之甚詳,細細地給劉胤講述了一番。鍾會從巴東小道撤軍返回荊州之後,姜維趁勢而進,重新奪回了閬中,控制了巴西郡,三國混戰也變成了漢吳對峙,而蜀軍在這場持久而艱苦的較量之中,終於佔得了上風。
但吳國卻不肯輕易地將已經到手的戰果給放棄掉,雖然調走了陸抗,但新任的益州刺史施績也是東吳比較有名的大將,而且施績最大的本事不是進攻,而是防守,東吳派他接替陸抗也正是看中了他防禦作戰這方面的能力。
現在蜀國已經收復了益州的大部分的領土,士氣正盛,而東吳的整個戰略方針北移之後,益州方面也只能是採取守勢。
姜維自然不肯讓東吳繼續地佔據蜀漢的領土,揮師東進,直取江州和永安,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的激戰,蜀軍終於是拿下了江州,施績被迫地退守永安,吳國所侵吞蜀國的土地,除了永安一座城池之外,其餘地全部吐了出來。
但在接下來攻打永安的過程中,姜維卻是屢屢受挫,到現在也沒有能夠拿下永安來。
“可惜永安城到現在也沒打下來,如果能拿下永安,則可以收復全部失地了。”劉諶有些感慨地道。
劉胤道:“永安號稱是巴東門戶,與劍閣並稱為蜀中雙險,吳人已經拿下永安多年,再刻意經營的話,永安便是堅若磐石,想要收復的話,絕非易事。”
永安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地勢極為險要,乃入蜀之咽喉要衝,當年若不是陸抗用計襲破永安,吳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