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統當做貢品來上貢給了劉胤,反正這些東西也是白撿來的,送給劉胤,正好也可以攀個人情。
扶余人的立國之本就是遠交近攻,對於中原王朝,扶余人例來都是恭順無比的,此番漢軍的強大依慮更是親眼目睹,滅鮮卑,破高句麗,如果依慮不把姿態放低一些的話,扶餘國很可能也會步鮮卑高句麗人的後塵。
劉胤倒是毫不客氣的照單全收了,跟這些胡族沒必要惺惺作態,在他們面前,保持一個上位者的姿態是很重要的,那就叫懾服,只有真正讓這些胡人感到畏懼,才可以泯滅其反叛之心。
依慮此來,也不光是上貢的,他更迫切想知道的是劉胤對高句麗殘部的動作,按照以往中原王朝的慣例,仗打到這個程度,就可以見好就收了,畢竟再支撐數千裡的追擊,這個漫長的補給線就是中原王朝不可承受之重。
但依慮對高句麗人的頑強可是心有餘悸的,只有滅不掉它,短短的數年之間,高句麗人就又會東山再起,中原王朝的軍隊也不可能常駐遼東,將來頭痛的,依然會是扶余人,他們也將會受到高句麗的瘋狂報復。
所以依慮此行主要是探一探劉胤的口風,看看漢軍是否會繼續地向南進軍,當他得到劉胤的肯定答覆之後,欣喜異常,當即表示,扶餘國願向漢軍提供二十萬斛的糧草和五萬大軍,支援漢軍向南平滅高句麗。
原本劉胤也深陷糧草危機之中,戰線越向前延長,後勤補給的困難就越發突出,出兵遼東,劉胤也只帶了十萬餘人,此番進軍樂浪,劉胤正在考慮進一步地減少出兵數量,以解決糧草供給之難題。
反正逃到樂浪的高句麗已經是殘部了,對漢軍已經形不成什麼有效地威脅了,唯一讓劉胤頭痛的就是朝鮮半島那數之不盡的險峻山脈,據說把那些巨大褶皺展開的面積可以覆蓋整個地球。
如果高句麗人的殘部避而不戰,逃逸到深山之中,想要把他們挖出來,那得需要多麼龐大的人力和物力,單單憑藉漢軍的力量,劉胤真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這個時候扶余王依慮的表態,讓劉胤是喜出望外,這可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呀,有了這二十萬斛的糧草和五萬供驅策的扶余軍,更加堅定了劉胤南下樂浪的決心。
興國三年八月朔日,漢軍南渡馬訾水,進入了樂浪郡。
此時距離洛陽,早已是萬里之遙了,這兩年的征戰,季漢的疆域正朝著最為鼎盛的前漢時期靠攏,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樂浪郡,這是大漢的故土,劉胤絕不容許它流落到異族胡人的手中,儘管長期的征伐讓漢軍看起來有些疲憊,但仗打到這個份上,不可能再有什麼退路了,此時若是退兵,就等於是縱虎歸山,行百里而半九十,徒勞無功也。
渡過了馬訾水,沿著西海岸向南進軍,這一段的路途則比較平坦,據斥侯偵察到的訊息,美川王和慕容等人逃入了樂浪郡之後,就盤距在樂浪郡郡治朝鮮縣附近。
為了發洩心頭之恨,美川王下令將樂浪郡的漢人全部捉起來,採用酷刑,將其迫害致死。
這些殺人的手段是花樣百出,用席筒捲了,倒立起來熱油灌殺,架在火上,象烤全羊一樣慢慢燒死,拖在馬後面讓馬快速賓士活活拖死,至於烹殺,凌遲、剝皮,點天燈,五馬分屍,這些手段更是層出不窮。
至於那些少女,更成為了高句麗人和鮮卑凌辱的物件。
為了洩忿,高句麗人和鮮卑人將他們殘暴的一面完全地顯露了出來,他們肆意殘殺蹂躪,殘無人道。
劉胤聞訊之後,臉色變得陰鬱起來,眼中掠過一道讓人不寒而慄的寒芒。
第1269章 兵臨城下
眾臣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以左丞相為首的這一派提議堅守朝鮮城,他們認為,漢軍跨越數千裡的大追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只要守住朝鮮城,將戰事拖延下去,堅壁清野,漢軍的後勤保障必然會出現困難,遲早他們是會退兵。
以段乞珍等鮮卑這一派的人認為,漢軍的攻擊能力強大,以目前的兵力狀況,想要守住朝鮮城,勢必會很困難,還是應當繼續地向南撤退,將戰線拉長或者進入到山地之中,以拖垮漢軍。
兩派的意見截然相反,分歧較大,而且他們各持己見,爭執不下,很明顯地高句麗和鮮卑人之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當初鮮卑人投靠高句麗之時,卑躬屈膝,依人鼻息,美川王一個不高興,生殺予奪,盡在其手。不過隨著連番兵敗,現在高句麗人的實力也不比鮮卑人高多少了,鮮卑人自然也就硬氣了許多。
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