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馬隆沒有許可權呼叫這麼多的物資,只能是和司馬駿商議。
知曉蜀軍擁有偏廂車之後,司馬駿便同意了馬隆的請求,大量地建造起偏廂車來。
有了司馬駿的支援,馬隆才有機會大建偏廂車。
馬隆的偏廂車和蜀軍的偏廂車稍有不同,劉胤所研發出來的偏廂車一體結構,為單邊設計,馬隆的偏廂車則是活動的,車上的偏廂可以拆卸,儘管比起劉胤的偏廂車來,馬氏偏廂車有堅固程度上稍有不如,但在機動的效能上,卻是略勝一籌的。
由於廂體可以移動可以拆卸,馬隆的偏廂車便可以靈活地佈陣,廂體位置也可以左右移動,偏廂車在不用改變方向的情況下,可以兩面使用。
不過建造這麼多的偏廂車所需時間也比較長,直到文鴦和司馬駿敗亡之時,馬隆的偏廂車都沒有投入到實戰之中。當然進入幷州的文鴦和司馬駿也用不上偏廂車,偏廂車對付騎兵是一絕,但對付步兵,卻未必那麼的好用。
這次馬隆奉命鎮守清河平原,而來犯的蜀軍則全部是騎兵,這讓馬隆很是興奮,看來自己的發明革新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終於可以在戰場上露臉了。
馬隆將主戰場選擇在界橋,一來這裡曾是袁紹公孫瓚交戰的舞臺,二來界橋背倚磐河,地勢平坦,正是偏廂車大好的用武之地,當年袁紹在這兒打敗了公孫瓚,一舉奠定了拿下黃河以北的基礎,馬隆此次就是想著欲借界橋這塊福地,一舉打敗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