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如果猜得沒錯的話,那肯定是羌人的集結號。

果然,前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個的小黑點,起初的時候,這些黑點很分散,但很快黑點就匯聚成了一條黑線,越來越多的黑點加入到黑線,黑線也變得越來越粗,緩緩地向前移動著,沒過多久,劉胤便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羌人,在不停吹響的號角聲中,集結到了一起,迎面而來。

就如同是好萊塢的大片一樣,那種層層疊疊撲天蓋地而來的場景是極具震撼力的,和羌人浩大無垠的隊伍比起來,數千人的蜀軍則是要顯得渺小的多。

傅著暗暗地倒吸了一口涼氣,有些驚詫地道:“好傢伙,這羌兵少說也有好幾萬吧?”

“沒有七八萬,至少也有五六萬。”羌人全民皆兵,這一點劉胤倒是很清楚,既然來到了羌地,就要不可避免地面對這個問題,雖然說臨時徵召的羌民沒有常備兵那樣的戰力,但羌人自幼生性彪悍,好勇鬥狠,個個是勇力非凡,由這一群虎狼之輩組成的軍隊,仍然不可小視的。

劉胤下令立刻結陣,排出了以弓騎兵為突前尖刀,槍騎兵為兩翼的品字型攻擊陣形,中軍由劉胤的親衛部隊坐鎮,牽弘的隴西兵負責殿後。

羌兵的單兵素質優秀,但整體作戰能力卻很遜色,劉胤就是準備用弓騎兵為先登,從羌人的薄弱環節入手,先撕開一道口子,然後利用槍騎兵的強大沖擊力,發揮集體攻擊力的優勢,先聲奪人,羌人雖多,但他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投入戰場,劉胤就是要利用蜀軍整體的優勢,在區域性形成一種碾壓之勢,摧垮羌人的作戰意志。(未完待續。)

第358章 陪他玩玩

蜀軍這邊很快地完成了結陣,姚弋安和姚弋康也在眾親兵護衛的簇擁之下出現在了羌人的陣中,雙方在小榆谷平原之上兩陣對圓,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比起七千人的蜀軍陣營來,羌人陣營則是顯得浩大的多,簡直可以用撲天蓋地來形容,比起蜀軍陣營的齊整緊湊來,羌人陣營更為顯得鬆散了許多,臨時召集來的羌民甚至連自己的編制在那兒也沒有找到,只是往人多的地方去湊,隊形不散亂才怪。

不過散亂歸散亂,羌兵們計程車氣還是很高昂的,大多數的羌兵還是身著普通的衣服,完全同民夫沒啥兩樣,只有手中的刀槍弓箭能證明他此刻是一名戰士。

有如此規模浩大的軍隊,姚弋康的底氣頓時變得十足,持了他的那對月牙彎刀,騎了高頭大馬,徑直地衝到陣前,指名道姓地向劉胤叫起陣來。

鬥將戰法古以有之,《兵籌類要》中稱:“兩陣既立,各以其將出鬥,謂之挑戰。”但卻不是戰場的主流,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得依靠軍隊的整體的戰鬥力和將領的指揮才能,絕不僅僅只是主將的“匹夫之勇”,孫子兵稱為將者必須具備“智、信、仁、勇、嚴”五大素質才能稱之為名將,被沒有力大、能打做為硬性指標,古之名將,白起武藝平庸,但卻能坑殺四十萬的趙兵,韓信寧可受胯下之辱,怯於私鬥,卻將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逼死在烏江,可見真正的名將並非是那種好勇鬥狠之輩。

但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大多認為所謂的冷兵器戰爭就是兵對兵。將對將的廝殺。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關羽誅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張飛挑燈戰馬超這些精采的橋段至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劉胤穿越到三國之後才知道,這些所謂的精采大多是老羅虛構的,真正的戰爭只能殘酷的,絕對談不上精彩二字。雖然二軍對壘不乏鬥將之舉,但這絕不是戰爭的主流。

當然也不可否認鬥將對軍隊士氣的幫助。鬥將中獲勝的一方,必然會士氣高漲,戰無不勝,戰敗的一方則是士氣低落,一觸擊潰。所以鬥將一般只在旗鼓相當的對手之間進行,或者是對自己有極大的自信才會出馬,因為主將一旦戰敗或戰死,整個隊伍計程車氣都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就是因為主將的輕率和魯莽,會導致己方部隊的整體崩潰。

相對漢人軍隊依靠戰陣戰術謀略取勝不同。羌人則是喜好單打獨鬥,當然這與羌人的紀律渙散、生性彪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就算是大規模的作戰之中,羌人也喜歡各自為戰,各逞勇力,很少也協同作戰的精神,在羌族內部,解決紛爭的最好辦法就是誰的拳頭硬,往往一次鬥將,就可以將所有的矛盾解決掉。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姚弋康自然是不乏勇力,而且他對自己的勇力極具自信,先前在半路伏擊之中,姚弋康就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正因為如此,他才著了劉胤的道兒,被劉胤所要挾,不得不飲恨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