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箭矢從天而降,這讓毫無思想準備的魏軍是大吃一驚,還沒有等他們反應過來,那一道道箭影便落了下來,隨著一聲聲地慘呼,中箭的魏兵是紛紛墜馬。
在鐵騎洪流之中,落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不管是已經被箭射中要害的還是僅僅是受了輕傷的,一旦落馬,都可能在鐵蹄之下化為肉泥,許多中箭未死的魏兵剛剛墜地。就無情地慘遭了後面戰馬的踐踏,一聲聲淒厲的慘呼湮滅在了轟隆隆地馬蹄聲中。
唐彬臉色陡然大變, 騎射技術是一項最難掌握技藝,在高速賓士的馬背上,騎手必須要用單手牢牢地抓住韁繩,保持身體的平衡。這樣才不致於從馬背上掉下去。所以騎兵在戰馬賓士的時候,所選擇的武器只能是單手武器,雖然所有的騎兵都配備著弓箭,但使用弓箭時必須是戰馬停止或慢行的時候,除非是那種身體強悍腰腹和腿部力量極強的騎手,才可能在高速賓士的馬背上實施騎射。
準確的來講,魏軍的弓騎兵被不能稱之為弓騎兵,充其量也只是一些馬背上的弓箭兵。所以魏軍騎兵攻擊的武器首選是單手刺槍——一種比步兵使用的長矛略短一些的武器。
唐彬萬萬沒有想到蜀軍竟然如此地精於騎射,而且一出手就是數千的弓騎兵。漫天的箭雨,讓他頓時有一種發懵的感覺的。
這怎麼可能?蜀軍何時擁有了如此強大的騎兵,要知道,在魏軍騎兵之中能騎射的弓騎手幾乎是百裡挑一,蜀軍擁有的弓騎手簡直到駭人聽聞的地步,唐彬無論如何也想不通蜀軍是怎麼個個擁有“超能力”的。
一箭之地的距離很短暫,在雙方戰馬高速賓士接近的過程之中,最多也就是十幾息的時間。但訓練有素的弓騎兵大部分人都可以射出三箭,甚至有個別手快的騎手可以射出四箭。
蜀軍弓騎手端坐在高橋馬鞍之上。腳踩著雙邊馬蹬,任憑戰馬高速奔跑,身子也是安穩如山。他們嫻熟地張弓搭箭,從四十五度角將箭矢拋射出去,還沒等射出去的箭命中目標,第二支箭又已經搭在了弓弦之上。再一次地拉過弓弦,羽箭“嗖嗖嗖”便又飛了出去。
隨著戰馬的前行,雙方的距離也就越發的接近了,在如此短的距離之上,箭矢的銳利就更能體現出來。一支支的箭從天而降,毫不留情地收割著魏軍騎兵的性命。
漫天的箭雨絕不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而是追魂奪命雨。許多的魏軍士兵並沒有配備盾牌,因為左手持盾,右手持槍,這樣就會影響駕馭戰馬,而沒有盾牌的防護,這些騎兵根本就無力抵禦對方弓箭的襲擊,許多時候,他們甚至看到了箭已經射到了眼前了,卻無力來躲閃,無力來招架,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那一支支箭穿透他們的身體。
密集的箭雨之下,擔任第一攻擊梯隊的魏軍騎兵幾乎是遭到了毀滅性地打擊,中箭的不光是人,許多的戰馬也紛紛被箭雨射中,整個魏軍騎兵戰陣是一片人仰馬翻,屍橫遍野。
唐彬目眥欲裂,擔任先鋒的騎兵就是他的嫡系部隊,是騎兵之中最精銳的力量,原本唐彬是準備利用這支精銳之師去沖垮蜀軍的防線的,但他怎麼也想不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批精銳的騎兵甚至都沒有衝到敵人的陣前,就幾乎是全數盡墨了。
唐彬不禁是心痛不已,這些蜀軍該死的弓騎兵,竟然能掌握這麼強悍的技藝,讓自已蒙受瞭如此慘重的損失。
不過,唐彬也沒有太過懊喪,雖然前鋒騎兵損失慘重,但相對於整個的魏軍騎兵而言,這點損失卻又是微不足道的,畢竟兩萬精騎,又豈是蜀軍幾千弓箭就能消滅的。蜀軍的弓騎兵再厲害,也不過是在一箭之地的範圍之內,只要魏軍撐得過這十幾息的時間,雙方進入混戰狀態,再厲害的弓騎兵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在密如飛蝗的箭雨打擊之下,總還是有些一漏網之魚的,但這些僥倖未死的騎手早已喪失了初臨戰場上的那種豪氣,不約而同地心生膽怯,蜀人的弓騎兵太厲害了。如果是在別的戰場上,或許這些魏兵早已轉身而逃了,但在這樣的騎戰場合,他們就算是想退,也是後退無門,後面魏軍騎兵的大隊人馬蜂擁而上,裹挾著他們只能是向前進,別無他路。
飽受箭雨折磨的魏軍前鋒騎兵,身不由己地衝向前方,眼看著距離蜀軍越來越近,只要進入雙方短兵相接,弓騎兵就不再是威脅了。
於是魏軍騎兵個個奮勇地向前靠攏,似乎只有前進才能逃出生天,但他們卻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大的噩夢。(未完待續。)
第383章 街亭之戰(十二)
從弓騎兵進入到一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