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劉胤所追逐的目標。
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出現,最早確立了漢軍騎兵的地位,在當時,天下沒有任何的一支騎兵力量能與之抗衡,不管是曹魏的騎兵還是胡人的騎兵,統統成為了手下敗將。
但畢竟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的技術含量低,當劉胤的對手明白結症所在之後,他們也就開始打造屬於自己騎兵新裝備。
雖然說仿照的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在質量上無法與漢軍的裝備相比較,但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之後,便會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曹魏的騎兵開始裝備新式的馬具,而遠在草原的慕容鮮卑也開始打造屬於自懷的裝備馬具。
平心而論,如果不是劉胤將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提前百十來年發明出來的話,那麼這項發明便會歸屬到鮮卑人的頭上,根據後世出土的文物證明,雙邊馬鐙的發明者,正是鮮卑人,鮮卑人也正是依靠這些新式馬具,才得以在五胡的較量中脫穎而出,笑到最後。
現在各方面的騎兵,普遍都採用了這些新式的馬具,漢軍在先期所佔據的優勢也自然而然地蕩然無存了,現在的騎兵較量,更多的體現在戰鬥經驗、陣形配置和人員素質上的上面。
漢軍騎兵的優勢在於陣型完善,組織嚴密,無論是進退皆有章法,而鮮卑人的優勢則在於單兵能力強,驍勇善戰,至於戰鬥經驗,雙方倒也是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