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中外”專案是什麼?它又不是安利,也不是傳銷,怎麼能讓周碩在胡老面前,就沉下了臉?
不由得他不擔心,因為這個“中中外”專案,實在是個深的不能再深的大坑。原本週碩以為胡老找到自己是為了華虹的事情,卻沒想到竟然轉過彎來是為了聯通!
作為未來中國通訊業市場的一大霸主,周碩當然知道聯通的意義。可以說單純從體量上和前途上,十個華虹也比不上一個聯通。能夠有機會參與到聯通的建設中來,應該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這個“中中外”專案,真的是讓人躲之不及。
什麼是“中中外”專案?這還要從聯通剛成立的時候開始說起。一九九四年七月,由電子工業部、鐵道部和電力部三者聯合,未來的電信業霸主聯通終於成立了。然而這個稚嫩的聯通,剛開始的資本金卻只有少的可憐的13.4億元人民幣。從剛一出生,先天的營養不良就開始糾纏在聯通身上。
這麼一點錢,對於一個要想建立全國網路的電信運營商而言,無疑是杯水車薪的。而競爭對手中國電信只固定資產就總值上千億,因此,儘快籌到建設資金成為當務之急。由於聯通剛剛成立,毫無資質和業績可言,根本不可能透過銀行貸款。為了籌集資金,聯通不得不開始考慮走一些“彎路”,簡單地說就是招商引資。
但是別忘了,聯通最大的競爭對手電信,可是郵電部的親兒子。郵電部人家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當起黑哨來,那可當真是肆無忌憚。何況電信業事關國家命脈,不允許外資進入是再正當不過的理由了。沒事兒都要折騰一下的郵電部,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就讓聯通獲得外國投資的幫助。
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哪位聰明人、或者是笨蛋,想出來一個“中中外”的辦法來。說他聰明。是因為這個辦法作為繞開郵電部障礙,確實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說他是笨蛋,則是因為“中中外”本身不啻是一杯偽裝成可樂的毒藥。
這個“中中外”究竟是做了什麼呢?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既然電信業投資不對外國資本開放。那總要對國內資本開放吧?而合資企業,這個究竟算是國內資本,還是國外資本?一時間倒還真是說不清楚。
“中中外”正是抓住了這一不算漏洞的漏洞,透過電子工業部、電力部和鐵道部下面的企業,和有投資意向的外國資本進行合資,先成立一個外資和國資的合資企業,然後以這個合資企業參與到聯通的組建中來。
說白了,這裡面的國資不過是個拿乾股的。所謂的合資企業,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外資而已。
本來沒事兒都要找茬的郵電部,又怎麼會對這麼大的破綻鬆手?從聯通1995年成立開始。到2000年上市為止。“中中外”就好像陳年肺癆一樣,始終伴隨著聯通的成長。沒有被它拖死,反而還讓聯通成長起來,只能說對手電信真的是壟斷地位坐久了,市場能力廢柴到了kmt的程度。
而原本引入“中中外”專案的目的。透過自身運作完成原始積累,卻根本沒有成效。原因很簡單,外資並不是雷鋒,怎麼會願意為聯通做嫁衣?聯通本身資金極為稀缺,在很多地方外資股份都佔有絕對優勢。像是吉林或者煙臺,甚至有外資出資100%的情況發生。聯通在中中外模式的合作中,很大程度上成了外資進入中國電信市場的一張皮。
中方的聯通在合作中只能那到一些乾股。現金流分配的70%、甚至是90%都被外資抽走了。外資也不傻,當然知道聯通強大起來之後,自己是難免被拋棄的命運。也正是這種覺悟,讓這種合作從一開始就變得困難重重。
產權模糊和管理分散,讓聯通為此吃盡了苦頭。原本應該是一個大電信託拉斯的聯通,卻最後變成了數十個小電信公司的鬆散邦聯。
這裡面牽扯到的各種麻煩事和利益關係。只要一想想,周碩就會覺得頭大無比。
胡老那是什麼人,周碩稍微露出一點表情,就讓他抓了個正著。他呵呵笑了笑,擺著手說道:“你不要擔心。中中外專案雖然說有些麻煩,但總體上來說還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這個事情,上面沒有那麼快就出結論。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專案進展也確實是不怎麼順利。”
這時已經是1996年的2月了,從1995年7月聯通成立開始,現在已經有一批中中外專案取得了進展。對於一手把聯通扶持起來的胡老來說,保持關注是很正常的事情。扶上馬送一程,也算是盡到責任。
胡老嘆了口氣,微微搖頭道:“現在困擾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