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在企業景氣好轉時也不能過度招工,否則就難辦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巴菲特回憶說,30年前資本城/美國廣播公司總裁湯姆·墨菲的一則小故事讓他明白了這個道理。
湯姆·墨菲說,有位員工要求老闆增加一個崗位,他對老闆說,增加一個人無非就是增加2萬元年薪開支,沒什麼大不了的。而老闆對他說,雖然這是2萬元,可是要當它是一筆300萬元的費用一樣來對待。因為你看到的2萬元是明的,加上各種各樣的福利、設施及其他開支,幾十年間加起來就不是一筆小數字。再怎麼說,人越多,放在廁所裡備用的大便紙也會用得多,這是明擺著的。除非企業將來真的要快倒閉了,否則無論他的貢獻多麼微薄,都是很難被解僱他的。
巴菲特說,這就是國家產險公司的企業文化。要做到這些,都必須有一定的盈利水平來維持。為此,企業必須有一定的淨資產收益率,決不能為了圖一時之快而搞殺價競爭,弄到最後誰都沒有錢賺。即使在營業收入連年下滑的背景下,國家產險公司依然累計為伯克希爾公司提供了億美元浮存金,讓巴菲特感動不已。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企業有盈利是最重要的,為此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不能為了盲目擴大市場規模就與同行搞殺價競爭,兩敗俱傷。他以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國家產險公司為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看有沒有明確的經營原則
拉爾夫·舒伊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並不複雜,我的老師格雷厄姆45年前就告訴我,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