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由於天氣惡劣,被迫推遲了24小時。第二天,儘管天氣沒有多大好轉,艾森豪威爾還是發出了進攻命令。1944年6月5日夜晚至6日黎明,250000多名盟軍將士發動了一場世界戰爭史上規模罕見、極為複雜的軍事行動,在諾曼底半島建立了橋頭堡,率先為西線法西斯德軍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對手
德軍在法國的防禦態勢讓希特勒日漸憂慮,為此,他特委派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他的愛將之一)視察所謂的“大西洋壁壘”防禦體系。1941年1月1日,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指揮駐法國北部的所有德軍部隊。此時,德國人愈發意識到,盟軍將很快對歐洲大陸發起進攻,但卻無法判斷出具體的時間和進攻地點。
剛一開始,隆美爾就發現,在抵禦盟軍進攻的方法上,他與西線總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陸軍元帥之間存在著重大分歧。龍德施泰特主張首先放手讓盟軍登陸,而後趁其正在建立灘頭堡時動用6個德軍裝甲師發起猛烈攻擊,全殲敵人於灘頭。隆美爾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在指揮“非洲軍團”時曾深刻體驗過空襲對於裝甲縱隊的影響:當裝甲車輛衝向灘頭進行攻擊時,很容易遭到敵人空中和海上火力的襲擊。隆美爾認為,摧毀敵人進攻的惟一方法就是在登陸部隊開始搶灘之前,將他們消滅在水際灘頭。
第7章 法國解放(3)
馮·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之間的分歧促使希特勒直接介入此事,他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由他本人直接指揮裝甲部隊,在必要時,他將透過釋出命令來調遣裝甲部隊。這種方案得到了兩人的認可。但是,這種方案將意味著,在抵禦盟軍登陸時,德軍的作戰指揮體系將變得非常僵硬,可能導致裝甲預備隊在必要時無法及時部署到位。雖然隆美爾在爭取裝甲預備隊方面未能取得成功,但是他提出的有關建立強大防禦工事的主張被希特勒接受了。到了1944年春天,在法國海岸的初具規模的防禦體系逐漸形成。
D-日
實際上,發動首輪進攻行動的部隊並非是來自海上的登陸部隊,而是“自由法國”抵抗組織和6月6日午夜剛過搭乘運輸機和滑翔機空降入場的盟軍空降部隊。雖然空降行動混亂不堪,傘兵降落在距離預定空降區幾英里外的地方,但他們在著陸後立即向德軍發起了襲擊。兩棲部隊的海上登陸行動緊隨空降行動之後,除了奧馬哈海灘以外,整個登陸行動相當順利。在奧馬哈海灘,登陸行動曾一度陷入困境。但是,美國陸軍第29師副師長諾曼·科塔准將在關鍵時刻臨危不亂,設法在海灘上集合了一支由別動隊員、工兵和步兵組成的連級規模的合成部隊,率領他們從海灘向懸崖峭壁中的一個山坳前進,躲開了敵人機槍的射擊。
隨後,科塔帶領部隊開始向德軍陣地發動進攻。截至晚上11時,他們已經成功佔領了維耶維爾的海灘出口。經過半小時的浴血奮戰,他們又佔領了聖洛朗出口。與此同時,美軍主力部隊也正在離開海灘,向內陸推進。在其他地方,英國和加拿大部隊已經從劍海灘、朱諾海灘和金海灘向前開進。與奧馬哈海灘相比,猶他海灘的美軍部隊登陸較為順利。
德軍的反應可謂手忙腳亂。他們將盟軍的第一輪傘降行動誤認為是向抵抗組織空投補給物資。但在一段時間以後,當他們意識到抵抗組織收到的武器裝備早已遠遠超出了其實際需要之後,才明白這輪傘降行動的真正意圖。當盟軍艦隊出現在駐守諾曼底的德軍視野裡時,他們認為這只是一次佯攻行動,真正的進攻目標是在加來地區。馮·龍德施泰特對此堅信不移,希特勒也不例外。當時,德軍雷達發現一支進攻部隊正向加來海岸開進,但後來才意識到,這是盟軍制造的一個假象。事實上,德軍雷達截獲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空投的鋁箔金屬片在雷達螢幕上產生的假訊號。
雖然德軍第21裝甲師已經開始向奧恩河大橋周圍的盟軍空降兵開戰,但希特勒仍然不願下令出動自己的裝甲部隊。直到6月6日黃昏,德軍各個軍兵種才開始真正發起了反擊,但盟軍部隊這時已經實現了成功登陸。
繼續突進
建立灘頭堡只是盟軍進攻的首要任務。一旦登陸成功,他們必須向縱深地帶突進。這確實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因為這裡的自然條件非常複雜,易守難攻。
在卡爾皮奎特和科唐坦半島之間,是一片樹木花草叢生的地區,狹窄的鄉間小道深陷在高大濃密的灌木叢之間,彎彎曲曲地通向一些錯落有致的村落和七零八落的農家小院。總而言之,這種地形對於防禦一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