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華二老爺哆嗦一下,不太適應她家小娘子這種撒嬌方式,然後化身唐僧:“你心地不夠光明,以己度人,是爹爹沒有教好,縱然不能四德也要做到非禮勿聽~~”

一盞茶之後,華晴芳頭都聽暈了:“是女兒心思不夠正大,定然會改過的。”只求華二老爺能趕緊的結束這場批鬥。

華二老爺看著傻傻聽話的閨女,想著段氏的盲目信任,一點都不防人的性子,突然就說道:‘也不是所有人的心思都是爹爹一樣,警醒一些是要得的。’

深深的覺得段氏不容易,教導孩子真的難呀。正直、善良、德行好、那都是美好的事情,可自自家孩子要是真的事事如此,華二老爺覺得就有點蠢了,自家芳姐這樣似乎也挺好的。真的是很糾結。

華晴芳也糾結,也不知道她爹到底希望她怎麼發展。

最糾結的就是李媽媽告訴她,華二給她那麼多的銀子,怎麼會不不知道華晴芳沒有地方花銀子呢,那是讓華晴芳自己攢嫁妝的,華晴芳當時都懵了,這個真的有必要嗎。太早了吧。

難怪大把的銀票給她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往手裡賽。

一箇中秋節,華晴芳就認識到,華二有銀子,華二不算是貪官,因為他不缺錢,華二已經在給她攢嫁妝了。

華老夫人帶著華家的女眷去京城郊外的萬安寺是幾日後,天氣還算是可以,就是出來的陣仗大點,人多了點。

華晴芳還以為華老夫人就帶著她出來呢,原來是全家總動員,除了華老尚書,還有華二以外,一家子人都來了,連在國學的華家大朗都跟著一塊護送祖母上香了。

華晴芳跟著華五坐在一輛馬車裡面,馬車雖然寬闊舒適,畢竟不太方便,兩人身邊只帶著伺候的隨身丫頭。看上去要比跟段氏去段家時的馬車低調一切,不過馬車裡面佈局是差不多的,看的出來華家老夫人是個低調,沉穩的人。

不過也就是身份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能低調,不然低調高調有所謂嗎。

華五跟華晴芳一樣,兩人雖然坐的很穩,目不斜視,可耳朵都豎的直直的,顯然是聽著外面街道上的喧鬧呢。

華晴芳突然就放鬆了,看看華五,在有心眼,也不過就是一個十來歲帶著好奇的小丫頭。

華晴芳轉頭就選了一個不錯的位置偷偷的掀開一角車簾子,看著外面不太熟悉的街道。

阿福看看對面的五娘子,跟著轉身給自家小娘子去打掩護了。

五娘子鬱悶的看著自家四姐姐:“可以這樣嗎。”問的好不羨慕。

華晴芳回頭挺認真的說道:“不可以,嬤嬤們不是這樣教導的,五妹妹切不可偷看。”

說完自己還是在那個角度欣賞外面的世界。人來人往的真的很長時間沒有感受到了,如今看來在尚書府裡面吃得好,喝的好,住得好,也不過就是圈在一個比較大的院子裡面而已。太悵然。原來相對於被圈起來的人來說,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轉頭華晴芳還能安慰自己,多少人想過這種圈起來的日子,還沒福氣呢,切莫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五娘子本來不是很想看的,可是聽了四姐姐的話,生生的要憋出氣來,學著華晴芳一樣,找個位置自己在一邊的車窗上也開始看了起來。

別說四姐姐找的位置好,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看不到裡面,五娘子看的嘴角都勾起來了,邊上的丫頭可沒有阿福那麼淡定,黑著臉,恨不得立刻就到了萬安寺才好。

什麼時候小娘子們的膽子這麼大了,丫頭緊張的盯著外面,就怕車子前面的媽媽進來看到小娘子們的樣子。

當然了更羨慕阿福,還能跟著四娘子看一眼外面的喧鬧。

其實在華晴芳看來出了城,倒也沒什麼好看的,四周的山水還有作物情形,也不過就是讓華晴芳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大約是個什麼樣子。所以華晴芳反倒比五娘子先把簾子給放下來。

阿福伺候著小娘子喝著暖茶:“小娘子莫急,出了城,用不了多少的時辰就到了,奴婢約莫著就快了。”

華晴芳:“往日你定然跟著祖母來過這裡的。”

阿福:“老夫人往日禮佛的時候,奴婢有幸伺候伺候老夫人出來過,那時候奴婢還不懂事,是三等的丫頭。”

華晴芳不明白阿福為什麼特別的說了這麼一句,就看著阿福笑嘻嘻的說道:“那時候阿福可是一路走著過來的。”說完挑眉看著馬車的簾子。

求收藏。

第六十六章 顯擺

華晴芳失笑,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