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圖書館收藏的數百萬卷書籍資料,包括“涵芬樓”所藏十多萬冊宋版、元版的珍貴古籍圖書和清乾隆年間繕寫的四庫全書均被焚燒,燒剩的其他珍貴書籍又被日軍搶運了7天7夜。
19路軍和第5軍撤出上海後,第5軍奉命駐守自後塘湖經常熟到福山鎮、鹿苑鎮一線,軍部設在常熟。
張治中軍長在常熟期間,中外人士來慰問、訪問者絡繹不絕。
全國人民對抗日將士的關懷愛戴使張治中將軍感懷不已。
尤其令他感動的是他在黃埔軍校時的師母、廖仲愷先生的夫人何香凝也來慰問。
她在他的軍部住下,慰問之餘,慷慨賦詩,其中有一首題為《贈前敵將士》: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據我東北三省,又佔我申江土地,嘆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
焚燬我多少城市,慘殺我多少同胞,強姦我多少婦女,恥!
你等是血性軍人,怎樣下得這點氣?廖師母在“九·一八事變”後,還給張治中將軍寫來一封信,送來女褂一件,並附詩一首,要張治中教育長轉達黃埔學生將領,詩云: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
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
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何香凝師母的愛國之心和那感人肺腑的詩句,深深激勵著張治中將軍,使他經常回想起全國人民和上海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宋慶齡、何香凝等知名人士支援上海抗戰的情景。
淞滬抗戰一開始,上海各界人民就展開了大規模的支前捐獻運動,現款、金銀、藥品、日用品、各種器材堆積如山。
工人、學生、工商業者、婦女、兒童、藝人、車伕踴躍支前。
當上海人民知道前線急需交通工具時,不到半天時間,成千上萬輛汽車、運貨車、腳踏車即送往軍營。
全國各地及僑居在東南亞、舊金山等地的華人的捐款也紛至沓來。
僅19路軍統計,淞滬抗戰開始後,海內外同胞捐款約700萬元,相當於19路軍全軍將士2個月的軍餉。
淞滬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堅決號召全國人民抗日,並透過上海的工會、學生會、商會及其他群眾組織,開展了對19路軍和第5軍的聲勢浩大的支援活動,動員各界人士組成義勇軍、敢死隊、情報隊、救護隊、擔架隊、通訊隊、運輸隊積極支援和配合前線作戰。
當前線需要大量手榴彈,請求南京軍政部發給遭到拒絕後,就由總工會動員募集了幾萬只空煙罐,趕製成“土炸彈”運往前方使用。
凡前線迫切需要的交通工具、醫藥用品、通訊器材、工事物資等,均及時募集供應,連前線戰士每天兩頓伙食,也組織郊區人民分割槽做好送去。
1月30日上午,宋慶齡、何香凝等到上海真如慰問前線將士。
在她們的號召和組織下,一天就籌設了幾十個傷兵醫院。
何香凝在前線慰問時,正值天降大雪,氣候嚴寒。
當她看到我軍官兵在雪地裡只穿著單衣和夾衣時,心情十分沉重。
回去後立即發動各界群眾開展捐制棉衣運動,5天內即制就棉衣褲3萬多套,使官兵們穿上了暖和的冬裝。
張治中將軍在常熟期間,有一天清晨來到秀麗的虞山腳下。
這裡有一座古剎,即唐朝詩人常建所詠的“清晨入古寺”的古剎——破山寺(現名興福寺)。
他在寺中一邊參觀,一邊吟誦著常建的詩句,然後沿山路一直上到山頂。
只見長江浩蕩,綠野綿延,清流交錯。
然而在這美麗的國土上,福山港口外,敵艦乘風破浪而行,敵騎在數十里外的新塘、嶽王等地縱橫馳騁。
一眼望去,難民從東而來,絡繹不絕,戰區無村不洗,無屋不空,他不由唏噓悲憤,潸然淚下。
再過幾天,即5月5日,就要在蘇州舉行追悼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大會。
祭文已基本寫就,但還未定稿。
張將軍觸景生情,結尾三節便潮水般湧出:嗚呼將士,從此長眠!
此仇未報,衷腸苦煎。
誓將北指,長驅出關,收我疆土,掃蕩兇殘。
執彼渠魁,檻車系還,一樽清酒,再告重泉。
嗚呼將士,得其死矣!
功昭黨國,光耀青史。
人生草草,大地茫茫,忠貞亮節,山高水長。
嗚呼將士,庶幾來饗!
他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