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拉倒。

英國竟全盤接受了。

英、德海軍協定規定,德國潛艇數不是英國的35%,而是60%,必要時可以達到100%。

還規定允許德國建造5艘戰艦。

實際上德國根本就沒準備執行這個協定。

墨索里尼充分地注意到了英國對希特勒的姑息遷就。

他認為,他也可以利用英國的姑息政策。

因此,他不顧國際聯盟盟約,於1935年10月3日派兵侵入阿比西尼亞。

國際聯盟在英國帶頭下決定對義大利實行制裁。

這就破壞了英、法與義大利之間的友誼,宣告了對付納粹德國的斯特雷薩陣線的破裂。

希特勒注意到,自從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英、法就一直忙於制止義大利的侵略。

10。奪權(7)

這對他來說,是派兵進入非軍事區萊茵蘭的大好機會。

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萊茵河左岸和一條寬50公里的右岸狹長地帶為非軍事區。

洛迦諾公約重申了這一規定。

萊茵區非軍事化是上述兩條約的主要內容,也是構成歐洲和平最重要的保證。

遵守這一規定能使德國無法進攻法國或萊茵河下游各國。

希特勒在1935年夏天同其親信談話時就曾提出萊茵區重新軍事化的問題。

同年11月21日,他在會見法國駐德國大使龐賽時稱,法國同蘇聯簽訂的條約與洛迦諾公約是不相容的。

如果法國參議院或眾議院批准這一條約,他就派兵進駐萊茵區。

1936年2月27日,法國眾議院以353票對164票透過了法蘇互助條約。

希特勒遂於3月1日做出決定:派兵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

希特勒的決定使將軍們驚恐不安。

他們擔心法國會出兵干涉。

但國防部長馮·勃洛姆堡還是根據希特勒的訓示,向部隊下達了佔領萊茵蘭的正式命令。

命令說,要採取“突然行動”,爭取“兵不血刃佔領萊茵蘭”。

如法國竟為此而戰,德軍將採取“反措施”。

所謂“反措施”就是趕緊將德軍從萊茵蘭撤回來。

3月7日凌晨,德軍3個營越過萊茵河橋迅速進入非軍事區。

德國的高階將領們,特別是馮·勃洛姆堡,戰戰兢兢地等待著來自萊茵蘭的訊息。

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法國軍隊稍微採取些行動,這3個營的德軍便會被打得落花流水。

當日上午10時,牛賴特召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的大使,把德軍進駐萊茵蘭的訊息通知他們,並宣佈德國決定廢除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