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輕取錦州,興奮無比,侵華狂熱一時達到了頂點。
日軍按照其既定計劃,把矛頭又指向了哈爾濱。
哈爾濱是日軍早就想奪取的重要城市。
由於它是當時東北特別行政區官署所在地,是華洋雜處的國際貿易市場,又是中蘇共管的中東鐵路的總樞紐,日軍怕蘇聯干涉,引起國際糾紛,未敢輕動。
奪取錦州後,日軍認為在其侵華後方決不能留下這顆炸彈,遂決定繼續征服北滿,奪取哈爾濱,完成其第五期作戰目標。
當時東北特別行政區長官是張景惠。
他早在日軍1928年製造皇姑屯事件時即與日寇勾結,準備響應日本的滿蒙獨立運動。
“九·一八事變”時,張景惠在瀋陽與坂垣密謀,答應回去後宣佈“獨立”,坂垣則以槍彈相贈,並派日本顧問新井宗治為其策劃。
張景惠回哈爾濱後,即於9月27日發出佈告,正式成立了偽“東北特別區治安維持會”;9月30日宣佈編募特別區警備隊,該隊兩千餘人的槍枝彈藥全部由日軍供給。
由於當時哈爾濱還有吉林邊防軍代理副司令李振聲等部主張抗日,張景惠未敢公開反對吉林抗日軍。
1932年1月27日,本莊繁司令藉口哈爾濱傅家甸有4個日籍人被抗日軍所殺,應哈爾濱日本僑民會會長請求,下令攻佔哈爾濱。
2月3日,開始總攻,並佔領了哈爾濱南面的門戶雙城。
2月4日,抗日軍在三間堡子同日軍激戰。
2月5日,又在哈阜市進行了街戰。
由於守軍力量不足,於上午10時向賓縣、巴彥方向撤退。
哈爾濱遂被日軍所佔。
至此,我東北大好河山全部落入敵手。
“九·一八事變”前,關東軍僅有1萬餘人。
“九·一八事變”後,雖陸續增兵,但一直到1933年4月,也總共不過2萬餘人。
而中國東北軍號稱30萬人。
“九·一八事變”後,雖然一些部隊陸續退入關內,但還有14萬人。
兵力對比如此懸殊,而日軍竟能一夜之間佔領瀋陽,一日之內掠地千里,攻城20餘座,4個多月時間即佔領了東三省和一個特區,吞下了相當於日本本土3倍的中國土地,使三千多萬同胞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成了亡國奴。
7。打個狗日的(1)
日寇所以能輕取東北,最主要的原因是國民黨蔣介石採取了不抵抗主義。
蔣介石早就與美、日暗中勾結,把主要精力用來對付中國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之前,對日寇的侵略不僅毫無準備,而且嚴令東北軍不準抵抗。
日寇侵華跡象畢露後,蔣介石要張學良學習印度甘地對英國的辦法,就是遇事要退讓,軍事上要避免衝突,外交上要採取拖延方針。
1931年7月,蔣介石在江西剿共時,因擔心“萬寶山事件”導致全國性的抗日運動,專門在前線給南京政府發了一份電報,其中說:“發生全國的排日運動,恐被共產黨利用,呈共匪之跋扈,同時對中日紛爭,更有匯入一層傷亂之虞。
故官民須協力抑制排日運動,宜隱忍自重,以待機會。“
8月16日,即在“九·一八事變”之前一個月,蔣介石以“銑電”致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以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
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希轉飭遵照執行。“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學良一夜之間十幾次向南京政府發電,請示如何辦。
國民黨政府根據蔣介石的旨意,一再覆電張學良:“絕對不抵抗……繳械則任其繳械,入佔營房即聽其侵入。”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被迫改變了其乘艦去九江策劃圍剿共產黨紅軍的行程,從湖口乘飛機返回南京,並於9月21日在陵園官邸召集黨政軍首腦商討應付辦法,決定釋出《告全國軍民書》,要求國人“鎮侮忍耐”,“信賴國聯公理處斷”。
9月23日,他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發表演講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
此後,又在一系列講話和文章中,反覆強調要逆來順受,依靠國聯,縱容日寇侵略,麻痺人民的抗日鬥志。
蔣介石為什麼口口聲聲說讓國聯出面解決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