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新的德國政府首腦麥克斯才不得不於10月4日深
夜致電美國總統威爾遜,表示願意在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原則的基礎上,簽訂停戰協定並開始和談。
就在德國醞釀媾和期間,德國的盟國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相繼於9月29日、10月30日和11月3日向協約國投降,從而使所謂的同盟國僅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德國。與此同時,德國內部的革命運動也風起雲湧,起義士兵和工人先後佔領基爾、盧卑克、漢堡、不萊梅等城市。11月6日,德國的戰時內閣在極端不安的氣氛中召開會議。會議期間,幾乎每分鐘都收到令人憂慮的電報。當天中午,會議決定組成由中央黨領袖埃爾茨貝格爾為首的代表團,最遲於11月8日開始同協約國開始和談。如果協約國不同意,德國代表團即使打出白旗,也要舉行停戰或投降談判。所有參加會議的人,包括最高統帥部的代表,都同意這個決定。
11月7日晚,德國代表團的汽車插著白旗越過前沿陣地。埃爾茨貝格爾及其隨行人員登上掛有窗簾的火車,第二天清晨開到位於巴黎東北50公里處的貢比涅森林。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元帥的司令部就設在這裡。費爾迪南·福煦是法國的軍事統帥。他於1851年生於法國比利牛斯省塔布市。早年就學於綜合技術學院,曾任炮兵中尉和上尉。1887年從高等軍事學院畢業後,到陸軍參謀部工作。後又回高等軍事學院任教,發表過一些有關現代戰爭的著作。1909年升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出任新建的法軍第9軍團長,並負責英、比、法聯軍在弗蘭德的協調工作。因指揮出色,先後升任北方軍團總司令、法軍總參謀長等職。1918年又被推舉為協約國聯軍總司令。8日上午,德國代表團被帶到福煦的辦公室。福煦掩飾住內心的激動,故意麵帶矜持地裝作沒有看見埃爾茨貝格爾伸過來的右手,劈頭就問:“你們來幹什麼,先生們?”
1。巴黎和會:播下浩劫的惡種(2)
埃爾茨貝格爾尷尬地說:“我們想聽聽您的停戰建議。”
福煦不無譏諷地回答:“噢,可是我們沒有提過任何停戰建議,我們很願意繼續打下去。”
埃爾茨貝格爾頓時滿臉通紅,只得坦白地承認:“我們無法繼續打下去了,需要您提出停戰條件。”
“啊,這樣說來,你們是來求和的了?如果這樣,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福煦就這樣迫使德國代表團屈辱求和,然後才讓工作人員向他們宣讀了下列停戰條件:
(一)德國應保證在15天內從比利時、法國、盧森堡等國境內的佔領區撤退,放棄阿爾薩斯、洛林和羅馬尼亞,撤離奧匈帝國和土耳其;
(二)德國應向協約國交出5000門重炮和野戰炮,3萬挺機槍,2000架飛機,6艘主力艦,8艘重型巡洋艦,10艘巡洋艦,300艘潛艇,5000臺機車和5000輛完好無損的汽車;
(三)由協約國軍隊佔領萊茵河左岸,佔領軍的給養由德國負擔;
(四)德國放棄佈列斯特條約和布加勒斯特條約;
(五)東非的德軍應當立即投降;
(六)被德軍俘獲的人員應當遣返回國,但德軍戰俘要繼續拘留;
(七)繼續保持對德國的封鎖。
這些停戰條件實際上是限令德國投降。福煦最後強調,德國代表必須在72小時以內,即在11月11日上午11時之前做出答覆。德國代表團一方面將這些條件報告柏林,一面同福煦討價還價。埃爾茨貝格爾一再向福煦表示,如果不降低上述條件,有可能把德國推向布林什維克的懷抱。就在雙方討價還價之時,德國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因懾於國內外形勢的壓力被迫宣佈退位,並逃往荷蘭。同日,以右翼社會民主黨人艾伯特為首的新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指示代表團對協約國的苛刻條件提出異議,但如異議遭到拒絕,就在條款上簽字。在協約國方面做了微小讓步之後,德國代表團終於在11月11日凌晨簽署了停戰協定。11時正,在貢比涅森林上空響起了101響禮炮聲。這炮聲標誌著歷時51個月零兩個星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
貢比涅停戰協定簽字後,協約國的主要成員們便積極磋商召開締結對德和約會議問題。會議地點商定在法國首都巴黎。會議宗旨名義上是擬定對德和約,“建立戰後世界和平”,實際上是戰勝了的帝國主義們的一次分贓會議,是一場新的國際鬥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