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16日,戈林在羅馬與墨索里尼進行了兩次長談。
墨索里尼談了義大利的困境,說義大利現在經濟困難、兵力不足、軍備不佳,“如果打一場全面戰爭,至少需要兩年至三年的時間來準備”。
戈林見墨索里尼無意於近期打“全面戰爭”,所以沒有透露德軍準備進攻波蘭的意圖,只是說,“由於軸心國的地位已十分堅強,就是戰爭來得更快的話,軸心國也能夠擊敗任何敵人”。
其實,義大利外長齊亞諾4月中旬已覺察到德國隨時可能進攻波蘭。
因此,他指示義大利駐德國大使阿託利科隨時上報有關情況。
4月20日,阿託利科向齊亞諾報告說:德國對波蘭的行動已“迫在眉睫”。
齊亞諾當即指示阿託利科趕快安排他同裡賓特洛甫的會談。
5月6日,齊亞諾與裡賓特洛甫在米蘭會談。
會談開始的氣氛很嚴肅,齊亞諾首先鄭重其事地宣讀墨索里尼的書面指示,說義大利希望至少在三年內避免戰爭。
出乎齊亞諾的意料,裡賓特洛甫心平氣和地說,“德國也希望維護三年的和平”。
會談氣氛隨之轉得輕鬆愉快。
他們研究了歐洲的形勢,同意改進軸心國同蘇聯的關係,然後共進晚餐,慶祝會談成功。
晚餐後,墨索里尼給齊亞諾打來了電話,瞭解會談情況。
齊亞諾說進行得很順利。
墨索里尼很高興,突然心血來潮,指示齊亞諾向報界宣佈:義大利和德國已決心締結軍事同盟。
齊亞諾將墨索里尼的指示告訴給裡賓特洛甫,裡賓特洛甫還有些猶豫。
他打電話請示希特勒。
希特勒認為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馬上表示同意墨索里尼的建議。
23。下一個輪到誰?(6)
經過雙方多次磋商,這個後來被稱為“鋼鐵盟約”的德意間軍事同盟條約於5月22日在柏林總理府簽字。
簽字儀式場面盛大,希特勒及德國的軍政要員全部出席。
裡賓特洛甫和齊亞諾在條約上籤完字後,齊亞諾當即向裡賓特洛甫贈送了一枚阿農齊亞塔頸章。
這使得在場的戈林妒火中燒,眼眶裡充滿淚水。
齊亞諾發現戈林十分激動,便在簽字後找到戈林瞭解他的想法。
戈林大發牢騷,說這枚頸章應當贈給他,因為真正促成德意軍事同盟的是他戈林,而不是裡賓特洛甫。
齊亞諾向戈林保證,他回國後一定設法給戈林弄一枚頸章。
德意軍事同盟條約的侵略性質,突出表現在希特勒給條約序言加上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德、意兩國“為它們的主義的內在血緣關係團結在一起,決心並肩協力行動以取得它們的生存空間”。
條約的核心是第三條:“如果違反締約雙方的願望而發生其中一方陷入與另一國家或幾個國家的軍事糾紛之中的事情,則締約國另一方應立即以盟國的身份以其全部軍事力量在地面、海上和空中予以援助和支援。”
第五條規定,一旦發生戰爭,兩國中的任何一國都不得單獨停戰或媾和。
“鋼鐵盟約”簽字的第二天,5月23日,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書房召集軍事首腦開會。
與會者有空軍元帥戈林、海軍元帥雷德爾(剛晉升為元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陸軍參謀長哈爾德、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空軍總監哈德·米爾契、海軍參謀長奧托·施尼溫等。
希特勒說:“德國的經濟問題只有在歐洲取得更多生存空間後才能解決。
而如果不侵佔或者不進攻其他國家的領土,這是辦不到的。
在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我們沒有流血就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而今後不流血已再不能取得新的勝利了。“
說到這裡,希特勒略停了一下,觀察與會者,沒有發現異常反應,便繼續說下去:“但澤根本不是爭執的中心問題。
中心問題是要把我們的生存空間向東方擴張,是要得到對我們的糧食供應,是要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
在歐洲,我們已沒有別的出路。
如果命運強迫我們同西方攤牌的話,能在東方擁有大片地區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要知道,在戰時比平時更難依靠豐收來取得糧食供應。
我們可以從東方非日耳曼國家得到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