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是在這次秘密會議上,法西斯上層人物作出了向蘇維埃國家發動進攻的決策:進攻行動將在部隊集結完畢4—6周後實施。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認為,為了擊潰50—70個富有戰鬥力的俄國師,至少需要100個師的兵力。勃勞希契把制定具體戰役計劃的任務委託給哈爾德完成,哈爾德將軍又將此項任務交給了部署在蘇聯邊界附近的第18集團軍的參謀長馬克斯少將。

1940年7月29日,一趟專列抵達德國境內不大的賴興加爾車站。一位身著炮兵上將制服的瘦高個在副手們的簇擁下從車廂內下來。他就是希特勒推行侵略政策的最親密的顧問之一約德爾將軍。他剛一離開車廂,就傳來了給瓦爾利蒙特將軍——最高統帥部“L”作戰部副部長的簡短命令:“立即召集‘L’作戰部校級軍官舉行小型會議。”除了約德爾和瓦爾利蒙特以外,還有3名校官出席了這次會議。約德爾在會上宣佈:希特勒已決定加緊反對俄國的戰爭準備。其“東進”方案旨在保護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和“雅利安種族”對歐洲,爾後是對全球的永久統治。實際上,希特勒早在奧地利蘭德斯堡監獄中所寫的《我的奮鬥》一書中,就已形成攫取西歐的理論、計劃及“東進”政策。他叫囂要“從肉體上滅絕其他民族,首先是斯拉夫人”。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希特勒仍念念不忘其侵略計劃。他在條約簽署3個月後竟無恥地聲稱:“……我們與俄國之間是簽有條約,但它只能在有價值時才予以遵守。”一旦有適宜的“氣候”,德國元首就準備把蘇德條約變成一紙空文。德國武裝力量在波蘭、法國以及敦刻爾克的軍事行動,使希特勒法西斯將軍們利令智昏,他們指望在東方也獲得閃電式的勝利。

15。蘇德大戰:槍彈已上膛(2)

德軍最高統帥部“L”作戰部在賴興加爾接到約德爾下達的命令後,便立即著手使對蘇作戰的戰役計劃具體化。根據這一具體計劃,將對莫斯科實施主要突擊。希特勒最初認為,對蘇戰爭本來在1940年秋就可開始。此觀點得到許多將軍贊同。但沒過多久,變化無常的希特勒又放棄了這一計劃。這倒不是因為他不想破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是因為他感到德國尚未作好對蘇戰爭準備。當時在蘇聯邊界上,法西斯軍隊還不能完成展開任務。在波蘭,鐵路等交通線及橋樑無法使重型坦克透過,通訊設施也未安裝就緒,而且尚缺一定數量的飛機場。加上秋冬季節業已逼近,希特勒不想重蹈拿破崙的覆轍。儘管當時德國將軍們急於發動戰爭,企圖以閃電戰消滅蘇聯,但是最終還是採納了凱特爾的意見,決定於1941年5月實施對蘇聯的突然襲擊。凱特爾元帥認為,在蘇聯進行秋冬戰役實在困難,難以取勝。

1940年夏秋,德軍最高統帥部開始把用於進攻蘇聯的部隊加緊調遣到波蘭境內靠近蘇聯邊界沿線。當時希特勒計劃在西線,即在法國、比利時、挪威境內留駐約60個師,以120個師對蘇聯實施突擊。為了把這麼多的師調到蘇聯邊界線上,改善了鐵路網,修復了老線,鋪設了新線,架設了通訊線路。馮·博克集團軍群的3個集團軍——第4、第12和第18集團軍,總數達30個師被調到波蘭。“A”集團軍群中有17個兵團被調到東線。僅從7月16日至8月14日這段時間,就有20多個步兵師調到東線。為了隱蔽進攻蘇聯的意圖,它們沿一條神秘的呈“之”字形的曲折路線,完成了一次遙遠的行軍:從法國中部至拉芒什海峽和加來海峽沿岸經比利時和荷蘭抵德國,繼而進到波蘭、蘇聯邊界線。至1940年9月20日前,從法國調往蘇聯邊界、東普魯士、波蘭、上西里西亞的兵力達60多個師。為了發動對蘇戰爭,德軍統帥部還抓緊組建新的步兵師、坦克師和摩托化師。

對希特勒及其戰時大本營來說,在1940年9—10月完成對蘇戰爭的準備至關重要,因為法西斯德國不可能同時進行既反對蘇聯又反對英國的西線作戰。因此,希特勒在1940年10月12日下令:停止在1941年春天前,即預期擊潰蘇聯前實施“海獅”計劃的一切準備措施。如果說法西斯德國入侵的陰雲在英國的上空業已消散,那麼,不祥的陰霾正密佈於蘇聯邊界的上空。

德國進攻蘇聯的準備工作完全按照規定時序緊張地進行。戰略戰術計劃的制定十分謹慎,異常周密,僅寫成的文字就達數萬頁,繪製的地圖和示意圖多達數千張。富有經驗的將軍們和總參謀部的軍官們系統而詳盡地研究了進攻蘇聯的侵略計劃。1940年8月1日,馬克斯將軍向哈爾德將軍呈報了對蘇作戰的第一份確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