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責概由1941年8月成立的蘇軍組建和補充總部擔負。總參謀部經過改組,擺脫了許多極其繁雜的日常工作,變得更加精幹、得力,對保證有效地發揮蘇軍戰鬥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國防委員會除對國防人民委員部原有機關進行改組外,又新設立了空降兵司令、火箭炮兵部隊司令、工程兵主任和國土防空軍司令之職;恢復了炮兵主任一職;建立了國土防空總部和防空殲擊航空兵指揮處。為了改革軍隊和地方的通訊體系,蘇聯把對通訊的領導權都集中到了蘇軍通訊總部手中,通訊人民委員同時被任命為副國防人民委員兼總通訊部長。各軍兵種司令部的建立和改組,對改進戰略領導起了促進作用。
17。轉入戰時體制(2)
斯大林早在1918年就明確指出:“軍隊沒有鞏固的後方就不能長久存在。要有鞏固的前方,就必須使軍隊不斷地從後方得到補充兵員、彈藥和糧食。”戰爭爆發後,蘇聯政府則著手改善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1941年8月,國防委員會作出決定,組建蘇軍總後勤部和方面軍、集團軍後勤部,設立蘇軍後勤及方面軍、集團軍後勤部長職務,委任黨的高階幹部、著名的軍事家、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軍需勤務中將赫魯廖夫兼蘇軍總後勤部長。接著,又設立了蘇軍空軍、海軍後勤部長的職務。對後勤部門實行的根本改革和集中指揮,很快在廣闊的蘇德戰場的蘇軍防禦作戰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赫魯廖夫在1942年4月給國防人民委員的一份報告中指出:“10月的實踐證明,新組建的方面軍和集團軍後勤部是具有生命力的。他們完全沒有辜負自己的使命。”
海軍按照戰前的規定,海軍艦隊和區艦隊在作戰上隸屬於方面軍司令員,協調一致地在濱海方向作戰。海軍人民委員部和海軍總司令部只領導海軍艦隊在海戰區的獨立作戰行動。
新的戰爭環境對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於1941年6月29日釋出命令,提出了黨的政治工作的新方針,並決定改組原來的政治機關和黨組織以改變其活動的方式方法。7月16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正式透過“改組政治宣傳機構和在工農紅軍中實行軍事委員制度”的決議。根據這一決議,紅軍總政治宣傳部和海軍總政治宣傳部均改組為總政治部。各方面軍、艦隊、集團軍和兵團的政治宣傳部、宣傳處相應地改組為政治部和政治處。各團、師、司令部、軍事院校和陸海軍機關實行了軍事委員制度。
預備隊建設也得到了加強。1941年8月,建立了蘇軍編組補充總部和軍訓總部,分別承擔部隊、兵團的編組、補充、訓練和對蘇聯居民進行義務軍訓的任務。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黨和政府認為:戰爭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對人民、軍隊的精神動員,“前線的生命和行動在任何時候都取決於後方”。戰爭爆發的當天,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透過廣播發表了蘇聯政府關於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進攻蘇聯的通告,嚴正指出:德國的目標是要消滅歷史上第一個愛好和平的社會主義國家,消滅蘇聯人民。蘇聯人民的偉大衛國戰爭是正義的,蘇聯人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與德國法西斯侵略者作鬥爭,維護和平和社會主義。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也釋出命令,宣佈從6月23日起,在除中亞、外貝加爾和遠東以外的14個軍區,對1905—1918年出生的有服兵役義務的人實行動員,並在部分地區實行軍事管制。戰爭開始後的第二天,雅羅斯拉夫斯基院士在《真理報》發表重要文章:《蘇聯人民的偉大衛國戰爭》。該文指出了蘇維埃國家面臨的嚴重危險,提出蘇聯人民應當承擔的緊迫任務。蘇聯政府將該文印成100萬本冊子,作為動員全國人民迅速轉入戰時軌道的重要檔案散發各地。6月24日,根據蘇聯人民委員會、聯共(布)中央的決議,專門成立了蘇聯新聞局,報道紅軍在前線的作戰情況,刊登統帥部戰報,為外國報紙、電臺提供材料等。為了進一步集中領導軍隊和對敵方的宣傳和反宣傳,6月25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又成立了蘇聯軍事政治宣傳局。
6月29日,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向前線附近各州的黨組織和蘇維埃組織釋出命令,提出要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口號下,動員國家全部力量和一切手段抵禦侵略,把國家變成一個統一的戰鬥堡壘,進行一場神聖的戰爭,無情地打擊敵人,保衛蘇維埃的每寸土地,並努力戰鬥到最後一滴血。指示中規定了黨組織在戰爭已經開始的情況下所擔負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