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又3個旅對蘇軍第14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右翼發起攻擊。戰鬥異常激烈。由於蘇軍預先有準備,最終擋住了德、芬軍的進攻,打破了德軍統帥部迅速佔領摩爾曼斯克和破壞摩爾曼斯克鐵路的計劃。到7月中旬,德、芬軍在向前推進了25—30公里後停止了進攻。
17。轉入戰時體制(1)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德戰場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蘇聯政府為了儘快扭轉被動局面,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將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等迅速轉入戰時軌道。
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蘇聯總軍事委員會對西部各邊疆軍區進行了改組。波羅的海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墓輔特別軍區分別被改組為西北方面軍、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敖德薩軍區改編為第9集團軍。6月24日,列寧格勒軍區改編成北方面軍,並組建了新的南方面軍,駐守普魯特河一線。6月23日,根據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的決議,成立了以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元帥為主席,有朱可夫、斯大林、莫洛托夫、布瓊尼、伏羅希洛夫、庫茲涅佐夫參加的統帥部大本營,負責領導全國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和國防人民委員部為其辦事機關。統帥部大本營的建立,在指揮蘇軍作戰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擔任主席的鐵木辛哥並不具有決策權,凡事需得徵求斯大林的意見後才能最終作出決定,因而常常延誤戰機,給一線部隊的作戰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為了改變這種局面,6月30日聯共(布)中央委員會、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蘇聯人民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以斯大林為主席,莫洛托夫為副主席,有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等參加的國防委員會。該委員會是仿效蘇聯國內戰爭時期由列寧領導的工農國防委員會建立的,它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擁有全權的特設最高國家機關,所有的黨、政、軍機關必須絕對執行它的一切決議。它領導國家所有部門和機關的活動,指導這些部門和機關盡力調動國家的一切物質、精神和軍事力量戰勝敵人;解決調整經濟、動員國內人力資源滿足前線和國民經濟需要、為軍隊和工業部門培訓預備隊和幹部、從受威脅地區後撤工業、確定工業部門提供軍工產品的數量和時限等。為了檢查決定和命令的執行情況,國防委員會在各邊區、各州、各軍事工業人民委員部、各主要企業和基建工程單位都派有代表。統帥部大本營是它對武裝鬥爭實施戰略領導的最高軍事機構。國防委員會的建立,進一步統一了前線和後方的步調,有效地保障了黨、國家、經濟和軍事機構之間的密切協同,保障了幹部的配置和對武裝鬥爭的集中領導。
7月10日,國防委員會將統帥部大本營改組為總統帥部大本營,由斯大林親自擔任主席。與此同時,為了改善對各方面軍的指揮,建立了三個戰略方向總指揮部,即西北方向總指揮部、西方向總指揮部和西南方向總指揮部,分別由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和布瓊尼任司令。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對在該方向上行動的方面軍和艦隊實施戰略領導,協調其行動,檢查它們對大本營訓令的執行情況,領導後勤工作。但是,各方向總指揮部本身並不掌握足以影響軍事行動的預備隊及物資器材,又缺乏足夠的參謀人員和通訊工具,而且沒有最高統帥部的同意,不能採取任何大的行動,無法發揮所預想的作用,有時還把指揮程式複雜化了。因此,隨著戰線趨於穩定,各方面軍司令部的工作不斷改進,到1942年下半年,逐次撤銷了戰略方向總指揮部,各方面軍和各獨立集團軍直接歸最高統帥部指揮。
7月19日,斯大林被任命為蘇聯國防人民委員。8月8日,又被任命為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帥部大本營更名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是對蘇聯武裝力量的軍事行動實行戰略領導的最高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戰略偵察任務,給總參謀部下達準備建議、制定戰局計劃和戰役計劃、組建戰略集團和預備隊、計劃戰役戰略輸送、發展戰區指揮體系等;組織各軍種戰略集團間和戰役軍團間、游擊隊間的協同動作;協調蘇聯武裝力量和盟國軍隊的行動;監督所賦予任務的執行過程;確定發展後方、建立物資儲備和建立機動物資的措施等。經過改組,斯大林除擔任聯共(布)中央總書記外,同時又是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國防人民委員、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從而形成了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高度集中的領導,從根本上克服了戰爭開始時由於高階軍事首長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指揮作戰上職權不夠明確所引起的混亂,大大提高了戰略領導的效率。但是,肩負如此重大的職權,無疑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