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爭結局。1941年6月23日的《泰晤士報》寫道:“對蘇聯的進攻,是準備對英國實施決定性打擊的進一步措施,德國入侵蘇聯是朝著建立希特勒法西斯的全球統治邁出的新的一步。”蘇聯對英國和美國不構成威脅,而法西斯國家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卻在威脅著英、美等國。
18。國際反法西斯大聯盟(2)
英、美兩國統治集團在考慮建立反法西斯聯盟的同時,並未放棄作為社會主義的敵人的角色。丘吉爾的戰略是,最大限度地削弱頭號敵人法西斯德國和疲憊的暫時盟國蘇聯,以便有朝一日走向談判桌時,把自己的意志同時強加給戰勝者和戰敗者。如果說丘吉爾的官方地位迫使他審慎從事的話,那麼丘吉爾的兒子倫道夫就完全不同了。他公開聲稱,“東方戰爭最理想的結局應當是最後一個德國人打死最後一個俄國人並且死在一起。”在美國,後來當上總統的參議員哈里·杜魯門也發表過類似言論:“假如我們看到德國獲勝,那我們就應當去援助俄國,如果俄國將取勝,那我們就將幫助德國,從而讓它們兩國儘可能多地消耗下去。”
戰爭伊始,倫敦和華盛頓並不相信蘇聯能進行長期的抵抗。倫敦和華盛頓的爭論,僅限於蘇聯能堅持幾天、幾周或幾個月上。在蘇德戰爭初期,澳大利亞總理柯廷恰好在倫敦。丘吉爾曾秘密地告訴他說,“如果俄國能堅持6周,那將是一個奇蹟。”1941年8月,丘吉爾和羅斯福在紐芬蘭附近阿根夏港停泊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上舉行首次私人會晤時,丘吉爾強調指出,“當莫斯科陷落……德國人一進入外高加索的時候……俄國人的抵抗就會停止。”英國總參謀部也持這樣的觀點,估計蘇聯的抵抗不過3—4周而已。美國人的觀點距英國同行並不遠。陸軍部長史汀生和總參謀部軍事計劃處的工作人員認為,“德國全面完成粉碎俄國的任務至少需要1個月,最多不會超過3個月。”在德軍進攻蘇聯的第6天,弗萊拉·普賴特在《紐約時報》上指出,“為了拯救瀕臨潰滅的紅軍,必須要有類似於聖經般的奇蹟出現。”但在西方,一般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奇蹟”出現。五角大樓和以阿蘭·布魯克為首的英國總參謀部的戰略家們都相信柏林方面大肆鼓吹的“閃電戰”。
英美等國仍有不少頭腦清醒的人堅信蘇聯人會取勝,儘管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紅軍暫時嚴重受挫。例如,美國共產黨領導人威廉·福斯特以及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都談到了這一點。當蘇德戰場形勢十分嚴峻之時,相信蘇聯實力的資產階級外交家和軍事家如英駐莫斯科大使斯坦福·克里普斯和駐蘇英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邁森·麥克法蘭將軍就表示,“不管有時事件變化顯得多麼悲觀失望,紅軍都是不可征服的”。從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初,著名作家蕭伯納就堅信蘇聯人民會取得最後勝利。1941年6月底,正當德軍暫時得手之時,蕭伯納致函《泰晤士報》編輯部說,“我們有把握贏得戰爭”。著名英國史學家貝爾納特·佩爾斯和新聞記者亞歷山大·威爾特也都相信蘇維埃國家不可戰勝。在戰爭年代他倆是《星期日泰晤士報》和“BBC”廣播電臺派往莫斯科的通訊記者,對蘇聯人民反對法西斯匪徒的英勇鬥爭作過真實報道。
蘇德戰爭的爆發,加快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英、美兩國統治集團走上了參與建立反法西斯聯盟的道路。
1941年7月12日,根據蘇聯政府的倡議,蘇英兩國在莫斯科簽署了“關於蘇聯和英國政府在對德戰爭中聯合行動協定”。該協定規定,兩國政府在目前反對希特勒法西斯德國的戰爭中相互承擔互相幫助和給予各種支援的義務。雙方莊嚴承諾,未經雙方同意,不得擅自舉行談判,不得簽訂停戰協定或和約。這個協定使得蘇聯和英國在反對希特勒德國的鬥爭中結成戰鬥的盟國。
同英國一樣,美國也把德國擴大侵略看成是對美國自身利益的最大威脅,並迅速調整對英、對蘇政策。6月23日,美國政府發表宣告,指出“任何防禦希特勒主義的辦法,任何集中力量——不論這種力量來自何方——的行動都將加速德國現在的領袖逃不掉的失敗,並因而有利於我們自己的國防和安全。在今天,對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險是希特勒的軍隊”。次日,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凡是抵抗法西斯軸心國的國家,其中包括蘇聯在內,都將得到美國的幫助。”
但是,由於蘇聯戰爭初期的失利,使英美國家中許多軍事家和政治家對與蘇聯進行合作的前景持有懷疑態度,甚至做出了種種悲觀的估計。羅斯福總統雖然不太贊成種種悲觀預測,但為了掌握有關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