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半島、瑟堡、加來全在圓弧之內。
隆美爾想,如果自己是艾森豪威爾,就在加來登陸。
這樣一可以把B集團軍群第7、第15集團軍分割開,二可以直接威脅巴黎。
他覺得主攻方向在加來。
隆美爾的上司是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
這位元帥已是69歲的高齡,病魔纏身,頭髮稀疏。
他住在巴黎一家豪華飯店裡,不是讀冒險小說,就是逗弄一隻大獵狗,很少在上午10點以前工作。
他有輝煌業績,1939年率兵打垮了波蘭,1940年橫掃法國,1941年一直打到蘇聯的羅斯托夫。
可一打敗仗,就被希特勒撤職,變成替罪羊。
希特勒見德軍連連敗北,西線大戰將至,就又啟用這員老將。
龍德施泰特鄙視希特勒,從不相信希特勒有什麼軍事天才,背後稱之為“波希米亞下士”,說這個“波希米亞下士”懂什麼高階指揮?
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兩役失利後,龍德施泰特認定德國必定失敗,悄悄對自己的參謀長表示支援同英國人秘密接觸。
14。隱蔽之下的緊鑼密鼓(6)
儘管龍德施泰特是位失敗主義者,但其名聲、戰績和他麾下的德軍仍令盟軍顧慮重重。
可他本人卻並不這麼看。
由於希特勒四處插手,弄得將軍們左右為難,無所適從。
龍德施泰特經常咒罵希特勒:“沒有希特勒的批准,我連前門的崗哨都不能調到後門去!
“隆美爾這位最受希特勒寵愛、盛氣凌人的後起之秀,更令老元帥氣惱。
隆美爾雖為龍德施泰特的下級,但名望和地位卻在老元帥之上,經常越過龍德施泰特直接與希特勒聯絡。
老元帥認為自己的權威被冒犯,自己這個西線總司令只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空銜而已。
龍德施泰特當然不甘心被擱在一邊兒,不久就同隆美爾因西線抗登陸的戰略方針、裝甲部隊的指揮權,發生激烈的衝突。
隆美爾認定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加來,他根據自己同盟軍作戰的經驗認為,德軍應將所有的部隊、特別是裝甲部隊前置,在海岸線設定障礙,密佈地雷。
只要盟軍一登陸,立刻發起反擊,把盟軍消滅在海灘。
“成敗關鍵在於登陸後的24小時。”
因此,他要求西線裝甲叢集應歸自己的集團軍群指揮,而不是歸西線總司令。
但龍德施泰特認為海岸線漫長,德軍不可能處處設防,因此主張縱深防禦,在法國內陸進行機動防禦。
他嘲笑隆美爾沒有戰略眼光,只懂戰術。
德國裝甲戰專家、西線裝甲群司令施韋彭堡將軍對隆美爾也極不滿,痛恨隆美爾無視他在東線的經驗。
隆美爾要求把裝甲部隊前置的主張,在施韋彭堡眼中無異於商店櫥窗裡的裝潢,是盟軍艦炮的祭品。
他堅決反對隆美爾插手他的裝甲部隊,支援龍德施泰特,主張將裝甲部隊集中部署在內陸艦炮射程之外,即巴黎周圍。
結果,德軍西線三位最重要的指揮官出現戰略方針和權力之爭。
兩派針鋒相對,互不讓步。
最後希特勒出面了,做出了一個極昏庸的決定:西線的裝甲部隊由最高統帥部指揮,裝甲師的調動須經希特勒批准;隆美爾和龍德施泰特只有權調動一個裝甲師,即在卡昂附近的第21裝甲師。
希特勒雖然同意隆美爾的戰略方針,但這個決定其實是剝奪了西線總司令和B集團軍群司令對裝甲部隊的指揮權和第15集團軍的調動權,也就奪走了隆美爾手中最鋒利、最令盟軍膽寒的利劍。
希特勒做出這個荒謬的決定,鑄成最後的戰役失敗。
但他似乎擺脫了“堅韌”計劃的影響,開始越來越注意諾曼底,覺得盟軍登陸後的首要目標是瑟堡。
4月6日,希特勒對約德爾說:“英國人為對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
從他們最近實行的限制等措施來看,他決不會按常規辦法乾的。
我不能不感到所有這一切不過是寡廉鮮恥的偽裝罷了。“
他指著諾曼底道:“我贊成把全部部隊調到這兒。”
但希特勒沒有把駐加來精銳的第15集團軍調到諾曼底。
隆美爾覺得諾曼底防禦過於薄弱,於是把精銳的第352師調到諾曼底的“奧馬哈”灘,以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