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最低限度的犧牲;在任何情況下都將使國家軍作為主人和自己家裡的主事者去迎接紅軍。
7月25日,博爾將軍得到了倫敦流亡政府任命的代表、副總理楊科夫斯基的同意,原則上決定在華沙進行戰鬥。
同時他們還把這個決定提交波蘭地下議會,並得到了它的同意。
總司令博爾把決定告知華沙地區司令克魯西爾(化名蒙特爾)上校,命令他準備行動。
波蘭起義者面對的敵人,在數量上旗鼓相當;在武器和技術裝備方面,德國人佔絕對優勢。
而且他們還能召喚空軍和坦克部隊的支援,國家軍則無此後盾。
華沙地區的國家軍約3�8萬人,其中有4000名婦女。
指揮系統是:全市分為7個區和1個郊區,每區再分為若干小區。
他們擁有步兵的輕重武器,但嚴重不足,彈藥可供7天的戰鬥。
此外,在華沙市內還有幾百名極右翼民族主義者的隊伍和波蘭工人黨領導的人民軍。
這些武裝人員後來也同國家軍一起戰鬥。
華沙地區的德軍約有4萬人,兩邊幾乎人馬相當。
7月31日下午,在國家軍司令部裡,華沙地區司令蒙特爾上校報告說,德軍在維斯瓦河東岸的橋頭堡已被蘇軍坦克突破,德軍防禦已呈癱瘓狀態。
蘇軍先遣部隊已佔領華沙郊區若干地方(後來查明,這個訊息是不準確的)。
根據這個報告,總司令博爾命令蒙特爾上校於8月1日下午5時向德國人發動進攻。
當天(7月31日)下午6時30分,蒙特爾上校向他指揮的部隊發出了作戰命令。
按照蒙特爾的命令,國家軍都集中到指定的地點。
8月1日下午5時,國家軍開始向事先定好的目標發起進攻。
幾分鐘內,華沙完全淹沒在炮火聲中。
街上德軍的巡邏部隊遭到攻擊,並被解除了武裝,許多目標都被佔領。
8月2、3日,國家軍繼續進攻,開始攻擊德軍戰術據點。
但因缺乏重武器,無法摧毀鋼筋混凝土工事,收效甚微。
雙方傷亡都很大。
波蘭人繳獲了不少武器和彈藥,但德軍抵抗非常頑強。
戰鬥越激烈,彈藥消耗越多,傷亡也越大。
波蘭國家軍開始感到彈藥和武器不足,加以8月2、3日兩天的戰鬥結果令人失望,這一切不能不影響進攻勢頭。
最使人失望的是,維斯瓦河東岸蘇德兩軍交戰的槍炮聲逐漸減弱,到8月4日,完全停止了戰鬥。
華沙上空也看不到蘇聯的飛機。
蒙特爾上校考慮到這些因素,同總司令商量後,命令部隊從8月5日起轉入防禦。
在起義的最初階段,國家軍控制華沙的3/5地區。
華沙的德軍城防司令施塔赫爾反應遲鈍,直到8月4日才宣佈全市戒嚴。
但當起義的訊息一傳到希特勒和希姆萊那裡,這兩個老狐狸馬上做出反應。
8月2日,希特勒任命黨衛軍的高階將領巴赫—齊列夫斯基為華沙城防司令,負責鎮壓起義。
這是一個專門對付游擊隊的劊子手,他率領一幫長於此道的殺人犯前往華沙。
希姆萊向華沙火速派出增援部隊。
其中一個旅是由刑事罪犯組成的亡命徒,兩個旅是在戰爭中先後投降的蘇聯各族官兵。
此外還給華沙德軍運去了重炮、火箭和火焰噴射器。
黨衛軍“赫爾曼·戈林”坦克師和另外兩個師也部署到華沙南郊,以鎮壓起義和加強對紅軍的防禦。
從8月4日起,德軍便開始對起義者發動進攻。
戰鬥越來越激烈,手段也越來越殘酷。
他們使用火焰噴射器,坦克橫衝直撞,射殺無辜;德國空軍則投下殺傷彈和燃燒彈。
德國人開始大量屠殺戰俘、和平居民和醫院裡的傷病員,甚至醫生和護士。
他們有時還把幾百名婦女兒童趕到前線,讓這些人走在進攻的德國坦克前面,以防波蘭起義者的射擊。
起義者的處境越來越困難。
國家軍總司令博爾將軍緊急致電倫敦和正在莫斯科談判的流亡政府總理米克拉伊奇克,要求軍火、反坦克武器以及紅軍方面的支援。
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幾次致電斯大林,請求蘇聯支援起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