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政變計劃——“伐爾基利”計劃。
這時德國境內有大量的外國勞工,達600萬人。
卡納里斯對希特勒說,這麼多的外國勞工對德國是極其危險的。
德國應當制定一個應急計劃,來對付萬一出現的外國勞工暴亂。
希特勒同意了,讓德國本土軍司令弗里德里希·勃洛姆制定代號為“伐爾基利”的應急計劃。
勃洛姆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參謀長弗里德里希·奧爾布里希特。
奧爾布里希特是“黑色樂隊”的成員。
“伐爾基利”計劃設想:外國勞工趁希特勒在東普魯士大本營時發動暴動;因此授權勃洛姆代行行政權力。
勃洛姆是一個懶漢,最大的愛好是打鴨子,對第三帝國的忠誠取決於希特勒的死活。
“黑色樂隊”把賭注放在了勃洛姆身上。
奧爾布里希特把這個應急計劃寫成了政變計劃:只要一發出“伐爾基利”的訊號,整個德國的陸軍就會行動起來,“保護”納粹黨的各個要害機關、交通通訊樞紐,並設立戰地軍事法庭,執行立即槍決……
簡言之,“伐爾基利”計劃就是讓陸軍取代納粹黨和黨衛隊、蓋世太保,控制德國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
由於勃洛姆的政治立場取決於希特勒的生死,謀刺希特勒就成為“伐爾基利”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1943年2月2日,德國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全軍覆沒,希特勒準備到東線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去研究東線的軍事形勢。
這個集團軍群司令是漢斯·克魯格陸軍元帥。
克魯格是納粹德國的一員猛將,曾屢立奇功,深受希特勒的賞識。
他同大多數德國軍官一樣,腦子裡只考慮如何打仗,不想政治。
但他的參謀長馮·特萊斯科夫將軍和參謀馮·施拉勃倫道夫少校卻是“黑色樂隊”成員,堅定的密謀分子。
兩人秘密同在柏林的“黑色樂隊”成員取得了聯絡,制定了刺殺希特勒的“閃光計劃”,成功後就發出“伐爾基利”的訊號,奪取政權。
特萊斯科夫將軍從卡納里斯的諜報局搞來一個英國炸彈,裝進酒瓶。
這枚炸彈的引信是一個小瓶子,裡面裝滿酸腐蝕液。
只要輕輕按一個小小的按鈕,小瓶子就破了,酸腐蝕液就流到一根拉住撞針的金屬線上。
30分鐘後金屬線被腐蝕斷,撞針鬆開,撞擊雷管,炸彈就起爆了。
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坐一架FW—200型四引擎運輸機從臘斯登堡飛到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所在地斯摩稜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