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世界戰爭局勢日漸明朗,同盟國形勢越來越好,蘇、美、英三大國的軍事、經濟勢力迅猛增長,已大大超過德、日。

1943年這三個主要盟國生產的飛機比軸心國多2�5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5倍,火炮和迫擊炮多3�6倍。

蘇、美、英三國武裝部隊的總人數超過德日將近1倍。

由於戰略主動權已掌握在同盟國手中,它們已具備了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的一切條件。

但是,德國和日本仍有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以德國為例,1943年它利用本國和被佔領國的資源,生產了2�5萬架飛機,10萬多輛坦克和強擊火炮。

到1943年12月1日為止,德軍總人數為1016�9萬人(陸軍709萬人,空軍191�9萬人,海軍72�6萬人)。

其中作戰部隊為668�2萬人,後備軍為348�7萬人。

希特勒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侵略軍分佈在很多國家,但重點仍然在蘇聯。

蘇聯的武裝部隊更加強大了。

至1944年1月1日,蘇軍(不含內地各軍區)人數已達856�2萬人。

其中陸軍733�7萬人,空軍53�6萬人,海軍39�1萬人,國土防空軍29�8萬人。

作戰部隊為635�4萬人,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約為48�8萬人。

此外,在遠東、後貝加爾和南高加索還駐有大量部隊。

到1944年初,蘇德戰場上雙方兵力、兵器對比如下:蘇軍德軍比例人員(萬人)635�4490�61�3∶1火炮和迫擊炮95604545701�7∶1坦克和自行火炮525454001∶1�03作戰飛機1020030733�3∶1根據敵我力量的消長和蘇德戰場上的變化,蘇共中央政治局、國防委員會和大本營於1943年12月中旬召開了聯席會議,對國內經濟、軍事、政治形勢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對雙方力量對比和戰爭前景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得出結論:蘇聯人民已在軍事、經濟方面取得了對敵人的優勢。

這一優勢再加上其他因素,對今後戰爭的程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蘇軍在兵力兵器方面已超過敵人,並且掌握了作戰主動權,部隊處於有利態勢,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儲備,後方工作協調,使作戰部隊能有條不紊地得到後勤保障。

因此,蘇軍不僅有能力在一兩個方向上,並且可以在整個戰略正面連續地準備和實施一系列大規模戰役。

1944年初,冬春進攻戰役的目的是粉碎蘇德戰線兩個戰略側翼的敵軍,解放仍被敵人佔領的大片國土。

重點是解放第聶伯河西岸的烏克蘭和克里米亞,以便春季能在這一帶推進到國境線。

在北面,徹底解除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將敵軍逐出列寧格勒州。

1943年底,蘇軍即為列寧格勒戰役進行準備。

從1944年1月14日起,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波羅的海第二方面軍和波羅的海紅旗艦隊,在列寧格勒州3�5萬名游擊隊員的配合下,先後對德國第18和16集團軍發動進攻,至2月底勝利結束。

這一戰役擊斃德軍官兵9萬人,俘敵7200人,徹底解除了對列寧格勒的封鎖。

這個城市的軍民經過872天艱苦卓絕的戰鬥,付出了80萬人據1994年12月23日俄羅斯《訊息報》載,列寧格勒公共服務管理局的一份秘密報告披露:從1941年7月1日到1942年7月1日,列寧格勒各墓地共掩埋了1093695具屍體。

而在這之後又經受了一年半的圍困,死亡人數無疑是驚人的。

——作者注的巨大代價(死於戰火和飢餓嚴寒),終於贏得了最後勝利,粉碎了德寇的包圍。

蘇軍解放了列寧格勒州,為以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3個共和國創造了條件。

1944年初蘇軍進攻的重點是在南部,即第聶伯河西岸的烏克蘭。

這裡是富饒的工業區和糧倉。

希特勒一再強調說,如果守不住東線陣地,到萬不得已時,只能考慮撤退北翼的德軍,但決不能放棄南翼。

所以,德軍的重兵正守在這裡。

計有曼施泰因元帥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和克萊斯特元帥指揮的“A”集團軍群。

它們下轄91個師,其中有18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一個摩托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