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觸控不到任正非內心深處。
華為的個性是任正非意志的展現
任正非無疑是一位具有商業與技術雙重視力的人。他喜歡以心比心,對商業有著透徹的把握:電子網路產品的客戶都擔心將來有無技術的新發展,將來能否升級,本次投資會不會在技術進步中被淘汰,不能具體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別想建立起客戶對華為的信賴。他本來就是個技術尖子,對技術有著敏銳的洞察力。靠著這個本領,他曾身著軍裝出席了十二大,著實讓父親母親高興了一把。日本公司的前車之鑑,又強化了任正非技術上的一根筋。前些年,僱用過剩、裝置過剩、債務過剩像三座大山壓在日本公司的頭上,而那些能夠成功渡過危機的公司,關鍵在於擁有核心競爭力。
任正非現在的理想是成為國際一流通訊裝置的提供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他高中三年的理想卻只是吃一個白麵饅頭!任正非青少年時代是在貧困、飢餓中度過。艱苦的物質生活以及心靈的磨難,是成就任正非性格的別樣機會。
1967年在重慶上大學的任正非,掛念挨批斗的父親,扒火車回家看看。因為沒有票,捱過車站人員的打。步行十幾裡,半夜回到家,父母來不及心疼兒子,怕被人知道,受牽連,影響兒子前途,催促著他第二天一早就重返槍林彈雨的重慶。分別時父親脫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給他,特別囑咐:“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學而優則仕是幾千年的真理。以後有能力要幫助弟妹。”長子任正非知道那臨別囑咐的分量,啃書本鑽研技術,成了他渡過文化大革命造反風潮的獨門心法。
如果說,窮困是有大作為的人的第一桶金,那麼飢餓感就是一個人不竭的動力源。飢餓感一旦消失,人的生理動力也就完結了。“憂勞興國,逸豫亡身。”這是人的本性。任正非深悉中國目前尚不具備成就世界大企業的國民心理素質和技術素質,又想在這樣的背景下拔地而起,故不得不對人的劣根性有超強的防範。一個人或一個公司永遠像野貓一樣,處於被啟用狀態比什麼都重要。任正非有著“偏執狂”的執著,他希望透過市場壓力的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於啟用狀態,永遠保持靈敏和活躍。任正非醉心於野貓被啟用的狀態!
豪 賭
日前在火車上偶然碰到一位剛剛參加工作半年的大學畢業生,叫李武明,很興奮地跟我探討“偏執”的價值。我的“偏執是一個人創造力的唯一源泉”的判斷,讓年輕人興奮異常!接著話題轉到華為的任正非,他知道“偏執”的“華為基本法”第一條,他還知道華為在阿聯酋已經開始從事通訊網路服務了,他感覺在將來某一天華為肯定會修改“基本法”第一條。
我沉靜了一會兒,望著他賊亮的眼睛回答:華為在某個國家提供網路服務,可能有其特殊的背景,或許那裡沒有現成的網路運營商,那個事件不具有全域性意義。如果將來某一天華為在中國範圍內當真從事了通訊網路服務業,當真修改了華為基本法第一條,那隻不過表示任正非老了,華為只能展現老態龍鍾的任正非的個性了!不過,我感覺,“一般”是任正非的主要敵人。他一定聽到一種神秘的聲音:離開商人唯利是圖這個“一般”,要敢想敢做,要勇於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業,這是比爾·蓋茨與任正非這樣真正的商人,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他們禁不住這種誘惑。維亞康姆的雷石東,年過80歲創業激情不減,誰敢斷言任正非不會偏執地堅持到80多歲還保持一種衝鋒態勢呢?!
小夥子眼睛一亮說:“那我們走著瞧!”我們用勁地握了一下手,都加了點兒力道。
華為全球化調查報告(2004)
當今,最讓跨國公司膽怯和痛苦的中國公司是誰?中國最有可能實現全球化的跨國公司又是誰?透過這份調查報告,本刊將給出一份最為詳實的答案。在調查報告採寫過程中,本刊記者深入華為,從高管到員工,經過長達一週的零距離接觸和邊緣摸底,歷經一個多月大範圍調查,掌握了大量而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本文透過細膩的筆觸,把華為8年海外艱難而具有傳奇色彩的全球化歷程真實地還原給讀者。
——《IT時代週刊》編輯部
文/李 超 崔海燕 王育琨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活下去和走出去的倔強(1)
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發現,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文化基因——“米姆”(Meme),它正在推動生物進化的程序。借用道金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