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一切之後才劃破火漆將信取出來。認真的看了起來,落款的印章是景仁帝的私章,如此看來果然是景仁帝的信無誤。
景子恆如今是皇帝了,因此他的信說是信,也等同於是聖旨。
只是他用的是私章,是聖旨也不算聖旨,不能大肆張揚,也不用對著信行跪拜大禮。
景子恆信中說,蘇清,墨煦。蕭寒蘇和穆雨辰四個人會先後來到章州。但因他們年歲尚小,暫時無須他們上戰場打仗,一則怕他們有什麼意外,二則怕影響到軍心。
不過每一戰戰前若有時間可以問問他們的意見。他們都是及聰明的人。說不定能給出好意見也說不定。若沒時間則戰後將戰況拿出來讓他們斟酌一下此戰中的利與弊。
無須出戰的時候,希望墨老元帥可以教教他們行兵打仗之法。
景子恆的意思是就用已往的例項進行講解,然後帶他們看看將士們的生活。
對他們本身的要求是。不要把他們當成是世家公子,只當他們跟普通兵士一樣,待遇也不用從優。讓他們體驗一下將士的不易,希望他們能做到把將士當成是朋友,同進同退。
看完信了,墨元帥已經明白景子恆的意思了,就是讓蘇清他們過來進行所謂的實習被?
在不影響戰事的情況下,給他們一些機會,讓他們也參加探討,鍛鍊他們的能力。
墨元帥眼中閃過一抹欣賞,景子恆雖然年幼繼位,但他做的都很好,他留在京城的人給他捎來訊息說,光景帝去了,景子恆繼位後將光景帝的喪儀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雖說一切從簡,但卻讓人刮目相看。
大喪之後的第一天早朝,景子恆竟然親自去迎了魯國公和哲肅王爺!
他還當著文武大臣的面,給魯國公和哲肅王爺鞠了一恭,說魯國公乃是景朝的肱骨之臣,哲肅王爺更是他長輩,他尚年幼,閱歷不足,以後朝政大事還需要靠魯國公和哲肅王爺的提點。
當時景子恆那麼做可是給足了魯國公和哲肅王爺面子,同時也加深了大臣以及天下人對於輔政大臣有兩位的印象,也就是說以後可不是魯國公一人說的就算!
光景帝的最後一道聖旨是哲肅王爺宣讀的,因為是以密旨的形式交給哲肅王爺的。
內容就是景子恆繼位後,由魯國公輔佐文政,哲肅王爺輔佐武政。
哲肅王爺乃是前南朝梁的後人,南朝梁皇族也是武將出身,因此由哲肅王爺輔佐武政沒人會說什麼,而且看起來也很順理成章,但只要一深想就明白了。
現在時局動盪,最重要的是兵權,武政的輔佐權卻落到了哲肅王爺的手中,魯國公雖說可以提出觀點,但他的觀點只是觀點,是用來參考的,只要景仁帝和哲肅王爺一條心,且能做出好的決策,那麼魯國公的觀點是什麼都無所謂,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光武帝此舉在武政上,控制了清平侯,間接的架空了魯國公的兵權,以至魯國公空歡喜一場,他固然可以掌控文政,但卻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光武帝要的結果。
之後景子恆再上演這麼一出,不但讓人看到了他對兩位輔政大臣的尊重,同時看似將政權放了出去,可實際上卻是抓的更牢了,因為景子恆說過,他尚年幼,閱歷不足,因此才需要兩人提點。
言外之意,等過兩年,他長大了,閱歷增多之後,自然是要將政權收回來的,到時候若還有做的不對或不好的地方,兩人和所有的文武大臣都可以對他“提點”。
過兩年,景子恆想要收回政權,魯國公不得不還,否則他就是亂臣賊子。
至於哲肅王爺…
眾所周知,哲肅王府奉行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估計現在的他巴不得早點把武政還給景子恆,然後安安穩穩的做他的榮譽王爺呢!
選擇哲肅王爺輔武政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絕對不會和魯國公狼狽為奸,霍亂朝綱!
那是因為當初景朝初建的時候,魯國公曾向先帝光景帝諫言,用蕭家來殺雞儆猴。
蕭家是前朝遺族,用他們來震懾那些有異心,或心向著南朝的人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但當時光武帝顧忌著景高祖的臨終遺言,駁回了他的建議。
如今有了這層恩怨在,哲肅王爺除非是腦子壞掉了,否則他是絕對不會跟魯國公同船的,想來光景帝會讓哲肅王爺和魯國公共同輔佐景子恆打的也是這個主意吧?
不得不說,先皇光武帝是一個非常喜歡玩弄以“仇”相剋之術的皇帝!
景